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潮涌浦江,投资虹桥!今年大虹桥已引入616个千万级项目,新项目又来了……

0
分享至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强大“引力场”效应正集中展现。今年前三季度,商务区已引进千万级重点项目616个,注册投资总额346亿元,新增法人企业数7137家,同比增长18.4%。“潮涌浦江·投资虹桥”2025年度投资促进大会10月22日举行,向海内外投资者全面展示了“大虹桥”的澎湃活力与无限商机,释放出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强烈信号。

记者从会上获悉,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跑出发展“加速度”,今年以来,区域经济持续上扬,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70.1亿元,同比增长18.1%;外贸进出口额736.3亿元,同比增长15.6%;规上工业总产值516.5亿元,同比增长19%;新增常住人口超7.4万,1-8月实到外商投资额高位增长71.9%,彰显了作为上海强劲活跃增长极的坚实韧性。

投资加码:重大项目与总部经济双轮驱动

市场信心的最直接体现,是真金白银的投资。这一强劲势头在全年的投资数据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仅今年1-9月,商务区就已引进千万级以上重点项目616个,注册资本总额达346亿元。

现场,闵行、长宁、青浦、嘉定四区政府与一批重点企业代表进行集中签约。这些项目精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将成为注入区域发展的新动能与源头活水,有力支撑虹桥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


本次签约的中宝智运是全国首家落户上海的百亿级网络货运龙头企业,在公司董事长刘惠敏看来,落户大虹桥是中宝智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关键一步:“虹桥不仅是上海的门户,更是长三角的交通核心,是天然的‘指挥中枢’。”刘惠敏向记者介绍,企业的数字货运网络在行业内属于新业态,业态发展快于行业监管速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想到了企业布局之前,提前和监管部门做足了沟通,这样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大会为新一批认定的总部企业代表举行了授牌仪式,这批新成员“含金量”十足。最近一年,商务区累计引进培育市级认定总部企业56家,年度营收规模超2800亿元,其中超千亿级企业1家、超百亿级企业7家,涵盖光伏储能、智能汽车、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呈现出鲜明的产业特征与国际化特色。


信华人才服务集团是本次签约的总部企业代表,2022年,信华服务集团及主要板块整体迁移至位于南虹桥区域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虹桥园区内,并陆续落地了诚联法布希克、诚联帮众等多家业务子公司。“虹桥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信华服务集团经营管理负责人刘菲表示,今年9月1日,信华人才成立了虹桥海服,将以虹桥园作为国际业务的总部基地,把诚联工厂的数智可视化服务模式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该工厂模式已在印尼成功复制,南非、越南等国家的项目正在洽谈中。

扩容后,商务区的市级总部企业大家庭成员增至283家,较2020年增加了210家,使其作为上海总部机构增长最快、最为集聚的热点地区之一的地位更加凸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表示,商务区将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总部支持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总部企业不断拓展研发、销售、贸易、结算等功能,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和国际化发展。

培育“新质”: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启动

当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围绕“四高五新”产业定位,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今年以来,保时捷、阿维塔等10家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已在商务区新设研发中心,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会上,8个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宣布启动建设,覆盖大健康、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科技服务业、时尚设计等新兴赛道和未来产业。这些园区将以点带面,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示范引领效应强的标杆,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云行智谷是虹桥区域内一家以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由威高集团旗下的上海水兰庭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在威高长三角集团董事、上海威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雪松看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医疗器械与大健康产业领域有顶尖的产业资源集聚,形成了从研发、临床、注册到市场化的完美闭环。他表示,在大虹桥,所有的创新都能在“一杯咖啡的距离”内发生,园区不仅提供共享而专业的公共生产与生活空间,还搭建了涵盖金融投孵、共享研发、产业促进等多元功能的软性服务平台,共同营造出最适合医疗器械与大健康企业成长的发展生态。

记者了解到,云行智谷已于今年5月16日正式投入运营。落户园区的“闵行区企业人才服务工作站”与“虹桥前湾生物医药人才服务中心”正积极发挥区域引才聚智枢纽作用;同期,“联合概念验证平台”已在业务落地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大虹桥医械出海生态联合体”服务基地也正式交付启用……截至目前,园区已汇聚近30家创新企业,并成功举办出海交流会、产业沙龙、技术研讨会、资本对接会等20余场。

目前,商务区已集聚专精特新企业超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光伏储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正呈现出集群式、全链条发展的强劲态势,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产业大脑”正在加速形成。

双向联通:搭建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十四五”即将收官之际,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数据显示,2024年商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002.43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67.4%;税收收入首次迈上500亿元新台阶,四年年均增长16.9%;进出口商品总额达到856亿元,四年年均增长高达37.3%。


商务区不仅是企业“引进来”的登陆点,更是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孔福安介绍,大虹桥正全力打造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推动商品、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的跨境自由便利流动。目前,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已探索形成“长三角制造+虹桥服务+全球市场”的企业出海新模式。仅今年,该中心就已举办各类出海活动139场,服务企业超4200家。此外,虹桥已与毕马威、威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服务机构合作,集聚48家国际投资贸易促进机构,链接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平台,则共同构成了一个从法律、人力资源和商贸服务的全方位国际化服务生态系统,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人才服务方面,更是推出APEC商旅卡45天极速办、港澳签注24小时全自助办理等创新举措,极大提升了商务人员的跨境便利度。

今天的虹桥不同以往,未来的虹桥不可限量。近期,《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发布,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详细规划分院副院长黄倩蓉介绍,在综合交通方面,随着多条线路建成,虹桥与浦东两大机场的通勤时间从1.5小时以上缩短至40分钟;至2028年,商务区内将新增7个轨道交通站点,远期站点600米覆盖率将提升至35%,出行将更为便捷。与此同时,在公共配套与安居方面,商务区新增4处高等级文化设施和2处高等级体育场馆,未来可承办万人以上演唱会与国际体育赛事。

孔福安表示,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赋能,赋予了虹桥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功能和引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定位。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虹桥正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把“大虹桥”建设成为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

原标题:《潮涌浦江,投资虹桥!今年大虹桥已引入616个千万级项目,新项目又来了……》

栏目主编:戎兵

本文作者:文汇报 徐晶卉 通讯员 朱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1679文章数 75772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