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当教授。
他的妻子呢?一个裹过小脚的旧式女人,私塾就念了一两年,字都认不全。
这俩人凑一块儿,怎么看怎么不搭。可就是这么个“不搭”的女人,丈夫敬她爱她一辈子,生了五个孩子,四个是博士,其中一个还拿了诺贝尔奖。
这事儿,你说奇不奇怪?
一位“土气”母亲的远见
罗孟华,这名字还是丈夫杨武之给改的,她本名叫罗梦花。听着就透着一股乡土气。她没啥文化,长相也普通,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她就像个被遗忘的旧符号。丈夫去美国留学,她一个人带着不满周岁的杨振宁,在老家大家族里过日子,看人脸色,省吃俭用。
![]()
那时的人都觉得,男人出了国见了世面,肯定要换掉家里的“土”媳妇。罗孟华也怕,她甚至都想好了,要是丈夫不要她了,她就不哭不闹,自己去教堂当修女去。她心里有恐惧,但更有自己的底线和体面。一个旧时代的女人,骨子里却有股不向命运低头的犟劲。
可她没干等着。丈夫不在,儿子的启蒙教育不能落下。她不识多少字,就用最笨的办法,把字写在卡片上,一天教杨振宁十个。一年多下来,四岁的杨振宁认识了快三千个汉字。杨振宁后来回忆,他一生认识的汉字,也就比那时候多一倍而已。
![]()
“丈夫在外拼的是脑力,她在家拼的是心力,用最笨的办法,给儿子铺了最结实的路。”
这就是一个母亲的远见,她知道知识是根,哪怕自己没有,也要想尽办法给孩子栽下去。她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她知道,人生的路,最开始那几步,得走得稳当。
一位“无能”妻子的定力
杨武之学成归来,没有变心。他看到妻子把儿子教得那么好,心里全是感激和敬佩。他去厦门大学当教授,罗孟华就带着儿子跟过去。后来又到清华,住进了清华园。
周围的教授夫人们,要么是留洋归来的名媛,要么是才情出众的知识女性。罗孟华在其中,显得格格不入。她不善交际,也不懂那些风花雪月,她世界的中心,就是丈夫和孩子。
![]()
有人可能觉得她活得真没自我,真窝囊。可一个家,总要有人守着。杨武之在外面教书,搞研究,心无旁骛。为什么?因为家里有罗孟华。她就像个定海神针,把所有琐碎、烦恼都挡在了门外,让丈夫能安心做学问,让孩子们能安心读书。
“她想,要是他变了心,自己不哭不闹,就去做修女。一个旧式女人,心里藏着对新世界的恐惧,也藏着自己的骨气。”
后来抗战爆发,一家人逃到昆明,住在简陋的竹棚里。杨武之的工资少了一大半,日子过得紧巴巴。罗孟华一个人要照顾一家七口人的吃喝拉撒。白天洗衣做饭,晚上就在昏暗的油灯下缝补衣服,手上全是老茧。可再苦再难,她也从没抱怨过一句。家里总是干干净净,孩子们的精神头也总是足的。
【来源 an image of the family in modest settings】
杨振宁说,母亲就是家里的精神支柱。这句话的分量,比任何赞美都重。
一位“平凡”女性的伟大
罗孟华这一辈子,好像总是在成全别人。成全丈夫的学术事业,成全子女的辉煌前程。她自己呢?好像什么都没捞着。她把丈夫送出了国,把孩子们一个个送出了国,自己却连国门都没怎么出过。
家里个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她常开玩笑说,这个家里,就数自己最没出息。
老大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老二杨振平,留美博士。
老三杨振汉,上海交大毕业。
老四杨振玉,留美神经生物学博士。
老五杨振复,也考上了北大数学系。
一个“没出息”的妈,带出了一窝“有出息”的凤凰。
![]()
“教授丈夫撑起了学问的天,她撑起的是一个家的地。天塌下来有地接着,这个家才不会散。”
丈夫杨武之临终前对子女说,你们的母亲,这一生都给了丈夫和孩子。这是一个男人,对枕边人最深情的肯定。
她没有学问,但她懂得如何尊重学问。她没有才华,但她懂得如何 nurturing 才华。她就像土地,自己看着不起眼,却能长出参天大树。这份沉默的伟大,比任何看得见的光环都更耀眼。
![]()
“杨振宁说,论意志坚强,父亲和他,都比不上母亲。这才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评价,无关才华,无关样貌。”
晚年的杨振宁,已经是满头白发的世界级科学家。可他在演讲中提到母亲,依然会当众哽咽,哭得像个孩子。他说,每当在科研路上遇到过不去的坎,感到挫败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母亲的身影。那个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却总能让家里充满温暖和希望的身影。
那份坚韧,才是他们这些子女心里,最硬的底气。
我们现在总爱讨论女性的价值,好像不是事业有成,就得是貌美如花。可罗孟华的故事告诉我们,还有一种价值,叫作“成为”。成为一个家庭的根基,成为子女心里的光。这种价值,看不见,摸不着,却比金子还珍贵。她什么都没有,却又什么都有。你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