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据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近日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其中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约413万人民币)的补偿金。
![]()
这已经不是奔驰今年第一次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此前,针对“奔驰中国大比例裁员”传闻,奔驰中国就曾发表声明称,业务的整合或削减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部分员工的工作安排。
![]()
奔驰中国表示,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秉承坦诚协商、友好负责任的态度,为相关员工提供尽可能合情合理合法的跟进方案。
“N+11”刷新汽车行业赔偿历史
早在今年2月,就有媒体报道称奔驰中国约谈了部分员工,在2月26日当天即启动裁员,裁员比例约为15%。
本轮裁员主要涉及销售、汽车金融两个体系,公司主体主要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研发体系暂未涉及。而其中被裁员工中大比例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资深员工,普遍在公司工作五年以上。
而被裁员工除了可以获得N+9的赔偿外,如果未来两个月没有入职新公司,奔驰中国还会为其额外发放3月和4月的工资。
这意味着,奔驰中国最高的赔付相当于N+11。有博主计算,如果一名奔驰中国区的普通工人员工,工龄是30年,那遣散费大概是80万左右。如果是中层,遣散费大概是400万左右。
这一补偿标准远超其他车企:大众中国裁员赔偿为N+6,特斯拉中国仅为N+3。
除此之外,奔驰近期推行的一项自愿离职计划取得显著进展——依然有熟悉的“优厚”赔偿。
报道称,奔驰于去年四月启动这项计划,几乎覆盖公司全体员工:行政人员、IT专家、工程师乃至中层经理都收到了离职邀约。
目前,约4000名员工已接受离职补偿协议。而该计划将持续至2026年3月,预计随着截止日期临近,将有更多员工选择离开。
全球市场低迷
奔驰裁员的背后,是其全球及中国市场业绩的持续低迷。
2024年财报显示,奔驰全球营收同比下降4.5%,息税前利润暴跌31%,净利润缩水28%。
中国作为其最大单一市场,表现尤为惨淡:2024年销量同比下滑6.7%至71.4万辆,而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跌幅扩大至18%,第三季度单季更暴跌27%。
事实上,奔驰全球裁员计划是其50亿欧元成本削减计划的一部分,目标到2027年大幅降低固定成本。
是什么导致奔驰陷入全球市场低迷的困境?首要原因,是其电动化转型不力。
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纯电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3%,主力电动车型EQE SUV在2025年上半年销量仅1560辆,同比暴跌78.69%。
而奔驰早期推出的“油改电”车型存在续航缩水、自燃隐患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信任。
与此同时,奔驰自研的MB.OS操作系统开发进度落后,导致全新一代CLA量产时间推迟。
另一方面,作为奔驰重要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更是让奔驰措手不及。
国产新势力品牌凭借智能化体验和本土化服务,已给奔驰带来巨大生存压力。一个现实的情况是,在40万以上高端汽车市场,国产新能源品牌已超越奔驰热销车型。
![]()
此前,为挽回销量,奔驰不得不加入价格战,比如,C级优惠超10万,GLC降幅达12万。但大幅降价反而进一步损害了品牌溢价,让奔驰陷入“越降越卖不动”的恶性循环。
裁员节流后,奔驰如何突围?
面对危机,奔驰正通过多措并举寻求突围。
按照最新计划,奔驰将在2027年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7款为电动车型。
奔驰依然重视中国市场。奔驰将智能化开发主导权交给中国团队,奔驰计划未来三年推出7款中国专属车型,覆盖不同细分市场。
奔驰还宣布放弃原定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转向“油电并行”策略。甚至有消息称奔驰正考虑为中国市场打造大电池插电混动车型。
业内人士分析,奔驰的“天价裁员”实质上是以短期成本换取转型时间的无奈之举。在智能电动车的赛道上,这家百年车企能否凭借本土化创新重拾竞争力,仍需市场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