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很多人长大后养的第一个小孩,是小时候的自己。”
在现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的时代里,我们总是在批判无意义的消费。
然而走进现实却会发现,大多数人的消费行为都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获取情绪价值,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个支点。
![]()
有人说:“我大学毕业以前就没怎么吃饱过,家里不穷,
但是生活费给的抠抠搜搜,我只能自己出去兼职,拿到的钱都去买吃的了。
别看我现在瘦了吧唧,其实饭量特别大,但我家里还是不满意,非得我少吃一口,省给他们,他们才会一个劲地夸我。”
又有网友回忆:“我控制不住买衣服。因为小时候我妈妈从来不按照我的意愿来买,
我喜欢黑白灰,她买给我荧光粉的短袖、粉红色的棉袄,还一买买几件一模一样的换着穿。
![]()
上大学的时候没人管,哪怕不吃饭我也要买衣服,毕业了收拾东西发现好多衣服的吊牌还没拆,感觉已经有些病态了。”
还有人说:“我上班赚钱了之后第一件事去吃肯德基,吃腻了就吃麦当劳华莱士塔斯汀,反正就是汉堡快餐。
因为小时候和家里人出去玩,回来的时候我特别饿,路过一家肯德基,我说想吃那个,
我爸一脚踹我身上说吃什么吃,我在公交车里滚了好几圈,到现在还记得特别清楚。”
当我们对某种物质上的东西有了执念,往往就是因为童年时期自己的需求被压抑、被忽视,
不得不用疯狂的消费来填补那一部分空缺。
![]()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这就是“童年的报复性补偿”:
那些童年有缺失的人,一生都在用“恶补”来治愈自己。
那些“未完成事件”
在沈腾、马丽主演的电影《抓娃娃》中,一对富豪夫妻因为养废了大儿子,所以想要装穷好好教育小儿子。
他们搬家到逼仄的两层小楼里,将邻居全替换成了自己雇来的演员,争取让小儿子马继业通过吃苦教育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
可马继业却因为太想玩平板游戏,拿着家里的生活费买了一个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的平板,
可这个平板却被富豪夫妻发现,故意给弄坏,因而不能再退。
马继业填不上家里生活费的缺口,只能去捡瓶子换钱,也因此被班上同学嘲笑,成了他心中的阴影。
在长大后,马继业虽然没有成为富豪的接班人,但却遵循自己的愿望成为了一名长跑运动员。
可是,当他在赛场上看见了路边有人丢弃的瓶子时,却不由自主跑过去拾起一大堆,抱在怀里满足地笑了起来。
![]()
其实,我们所有人在长大之后想要的那个“补偿”,都是童年里没有结果的“未完成事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那些因为情感没有被理解、尊重、或者妥善对待,
因而在潜意识中持续存在,希望能被解决的心理期望。
童年缺失尊重,长大后就会格外注意自己的话在他人面前的分量;童年没有自由,长大后就会明令禁止他人入侵自己的领地。
那些没有完成的事、没有得到的东西,最终都会化成我们最深的执念,
变成没有意义但可以让我们保持心态平衡的“消费行为”。
每个人心里的小孩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说法:“人不是慢慢长大的,而是像洋葱一样,每成长一次就用更成熟的外衣包裹自己一次。
所以成年人们看似已经长大,剥开层层的外衣之后,心里始终还是一个小孩。”
如果当年的那个小孩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尊重和安全感,甚至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情感上的伤害、照顾者的忽视;
那么这些伤痛就永远不会被治愈,也不会消失,只会随着外衣的生长,
一层一层被包裹在里面,直到自己有能力补偿为止。
![]()
在心理学中,“内在小孩”指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源自于童年、承载着我们幼时的情绪情感、记忆需求等等的那一部分。
我们产生的所有补偿行为,本质上都是在对这个没有被满足、没有被看见的内在小孩进行补偿。
很多自己生了孩子或者养宠物的家长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常常对孩子或“毛孩子”心怀愧疚,
生怕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硬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家长。
其实,你溺爱的根本就不是这些孩子们,而是藏在你心里那个一直没有被溺爱过的自己。
不过,我们也不用为这些看似堕落的行为感到羞愧,因为当你正在“报复”,就说明你正在努力“治愈”。
阻断代际传递
就像那句诗说的:“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现在的我们再怎么样补偿,可能都再也体会不到过去的感觉,
![]()
就像作业本上的永远到不了的“少年宫”、十几年后才吃上的“健达奇趣蛋”,都是我们无法到达的记忆中的情感。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量与自己和解,避免创伤的代际传递。
有很多人曾经在小时候暗暗发誓,长大了自己当了爸妈,绝不像现在的爸爸妈妈一样教育孩子。
可是当自己真的成了爸妈,脱口而出的却还是那几句话:
“我辛辛苦苦都是为了谁?”“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了!”“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
家庭中那些矛盾、创伤和行为倾向,总是会通过下意识地教养方式和行为互动传递给下一代,形成了一种“创伤的代际传递”。
当你的父母控制欲过强,不愿意给你自由,你明明想要反抗这种控制,
却偏偏在教养孩子时成为了下一个控制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去体会当家长的“自由”。
如果创伤不能被解决、缺口不能被弥补,你自己的焦虑也会成为孩子的焦虑,你自己的恐惧也会成为孩子的恐惧。
所以,不要再执着于改变过去,我们可以用现在来证明:
证明自己不需要努力也值得被爱;证明自己配得上身边值得享受的一切;
证明自己的安全感最为重要;证明你已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
真正的强大,不是在为自己的缺口源源不断填充,而是终于可以停下来说一句:“我已经被治愈了。”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