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音频 收听有声美文
石山不语
作者:沉洲
这一整座山的石头,已经站立了千秋万代。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趁女娲补天时,一群耐不住寂寞的灵石,偷偷从苍穹裂罅溜下凡界,在中国东南的海岸边呼朋唤友叠罗汉,左一簇右一丛,摆出赏心悦目的一座山,博得人世间惊艳讶异的表情与经久不息的喝彩呢?
其实,改天换地的开始,缘起一连串地质事件: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彼此较劲挤兑,亿万年前的某一天,两者的交接地带山崩地裂,火山喷发。炽热岩浆从地壳深处上侵,那些没有喷出地表的冷凝结晶成岩层。之后,中国地质史上的燕山期造山运动,那些叫做花岗岩的岩层被整体抬升。悠悠岁月仿佛只经过眨眼一瞬,欧亚大陆东缘的闽地海岸上,那些见了天日的花岗岩,原生节理断裂向下切蚀,分离、崩塌成残垣断壁,形成一组组挺拔危耸的石柱。在冲天而去的石柱顶端,又常常堆叠有不规则的球状体,它们是多组节理崩裂,然后被肢解、剥蚀的风化残留岩块,业界称之为花岗岩石蛋。漫长时光里,在多种外力侵蚀作用下,向上冲天的,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怪石奇峰;向下侵蚀深切的,岩壑嶂谷幽深,其上石蛋滚落,堆叠出连缀不断的奇洞,据此可入地亦可通天。
地质学界的专业术语一词以蔽之: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
八闽沿海有太多这样的石头山,我曾经见识过崇武海边点石成金的故事,漫山花岗岩变身石厝遮风挡雨,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石匠巧手;我也曾经目睹了平潭岛著名风景区巨岩上的空洞錾孔,排列笔直有序,剖石取材的动作不知因何戛然而止。在那些有幸保存下来的古厝豪宅厅堂,讲解员总是言语豪迈:地面这些宽大的条石已达古代人力搬运极限……
![]()
图:太姥山
物为我用,为了吃饱穿暖活得更滋润,一座座石头山伤痕累累,疮痍满目。
难得福鼎太姥山的石头站得如此顶天立地,外形浑圆憨厚,虽高不可攀却不见丝毫戾气,一副准备延续到天荒地老的模样,成为东南沿海花岗岩石头山完美无损的一个标杆。成就这一切的,均源自一群心存想法的石头。
为了摆脱凡界觊觎,从探出地表那一刻起,这些石头便奔天而去,峭拔高耸,让人类难以企及。与晴川湾海平面直线距离仅6公里,太姥山的山势已然骤升至900多米的绝对高处。你看那一窝名叫九鲤朝天的石柱峰丛,凝固定格瞬间,依然保持着昂首欲飞的姿态。即便你有爬壁金龟的了得功夫,拱到寸草不生的升天石峰顶,依旧可能被太姥娘娘的绣花鞋给踹落下来,凡物修为不够。
海面云起云飞,山中雾隐雾现,满山石头腾云驾雾。一直以来,迷雾缥缈的太姥山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属于享誉一方的海上仙都。仙凡两隔,一整座山蒸腾着神性色彩,道教、佛教、摩尼教共存,陆续出现的宫观寺院有36座之多。山间不乏迎仙台、聚仙亭、仙人洞……只容得下仙人锯板,还以造化神功将石板锯成了绝景,锯成了永恒。人们唯有怀揣皈依之心,一叩一拜爬上山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图:太姥山
遵从自然造化,凡人也可以有机会。《太姥山全志》记载,避乱栖居山中的白茶始祖蓝姑,为麻疹疫情四起而心焦,梦里得仙人神授,攀鸿雪洞顶采茶叶,给山下村民熬水喝,直至瘟疫平息。其晚年于“一片瓦”修成正果,功德圆满而升天,被尧帝封为太母,汉武帝改母为姥,唐玄宗敕建舍利塔,这座耸立海边的石头山因之名曰太姥。
犹如太姥山风景四绝之一的雾幻,那情形只可能存在于某季某时,仙道神性也终有澄明透彻的一天,太姥山费尽心思,成功守望到了云开天朗。受满山石头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感染,人类中的仁者开始品尝到超越物欲的人世之乐,山中石头摇身一变,成为寄托情怀的载体。至此,石头、草木、隐泉开始有了独立的生命体征,有了被善待示好的理由。
唐代,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写下第一首关于太姥山的诗:扬舲穷海岛,选胜访神山。鬼斧巧开凿,仙踪常往还……一百六十五年后,同为唐朝进士的林嵩,隐居太姥山期间,用双脚踏勘山间景致,在其留下的《太姥山记》中,推荐了数条游览路线和众多景点,堪称太姥山最早的旅游攻略。“国兴寺东有岩洞,奇石万状,曰玉笋牙签,曰九鲤朝天,曰石楼。楼下有隐泉,曰观音洞,曰仙童玉女,曰半云洞,曰一线天,石壁夹一小径如委巷,石罅中天光漏而入,仅容一人行,长可半里。蹑登而上,路中曰牛背石,石下曰万丈崖,崖上为望仙桥。桥西曰白龙潭,有龙伏焉……”
![]()
图:太姥山
时间进入南宋偏安年代,文化重心南移,太姥山迎接了越来越多的爱山仁者。这些人把个体对大自然的愉悦感受,以诗文形式存世,教化着一拨拨的后来者。“云横翠壁来天际,日照红涛出海东。罗列危峰千万态,一声长啸御微风”“太姥凌霄汉,青葱鸟道遥。烟迷常带雨,寺隐独闻潮”“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这些诗句,哪一句不是读山后的精神会意。同时,仁者们还反客为主,纷纷为天成佳景命名,诸如御风桥、鸿雪洞、云标等,他们把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与顿悟纹于石面,以期流芳千古。
闽头浙尾的福鼎,地处蛮荒海隅,古时属贬谪之地。那些仕途失意的官员流连太姥山的奇崛风景,以此抚慰身心,以此重振斗志。“太姥山边看落霞,秦川千里傍天涯。我谓逐臣来岭表,人言仙使泛星槎”,便是这样的飞鸿踏雪。
![]()
图:太姥山
太姥山的花岗岩历经风霜雪雨雕琢打磨,石蛋浑圆,它们常常兀立于峰丛之巅,玲珑奇巧,颇似形形色色的生物们顶着一颗颗头颅,组成肖人肖物的象形石,石鱼、石龟、石兔、石鼠、石猫、石猴……一尊尊憨态可掬,栩栩如生,俨然天合之作,为一代又一代的游人所津津乐道。然而,这些冲击眼帘的物象仅仅是石头山的外化。放眼望山,石头们有序组合,高矮胖瘦,于参差地势上错落有致;岩壑树木葱茏俨然滚滚绿涛,浮托起的石峰则颇似张扬帆影,跌宕起伏在浪尖涛谷,仿佛晴川湾八月大潮狂涨山腰。而且,花岗岩的刚性与树冠的柔软,岩石灰白与植被翠绿,块状岩面与细碎树叶……这些处处比对中的审美元素,编织成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仙居图,让游人在移步换景中百看不厌,意趣盎然于目前。明末闽籍学者、诗人谢肇淛说过这样的话:“石门、石象、九鲤、锯板诸形象一览而尽,然大率就其形似强名之耳。山之奇胜固不在此,是未易为俗人言也。”谢公当属窥透石头们心思的仁者,这才是寄情山水、石我互望的永恒意味。
![]()
图:太姥山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40年间,我曾多次登临太姥山,有时还在山中小住,每一次都不像买门票进入景区的游客,循着导览图按图索骥,试图在一日之内遍览山中所有胜景。
初夏的一天,因为参加一个活动,陪同北方友人上山。一连数天的天气预报均为百分之八十的云雨。上山时云蒸雾绕,能见度仅十余米。下车入住宾馆,浓雾的沁心细脚恍惚在脸上窃笑着掠过,这让作为地主的我心里好一阵嘀咕:可惜了这一整座山美轮美奂的石头呀!孰料,太姥山的待客之道颇为诡异。我们夜里安歇和在室内说话时雨帘阵阵,一旦大家走向户外,风停雨住,甚至有一刻,阳光好像还说服了一层铅云,伸手在颀长挺拔的石峰上摩挲起来。走在景区的石阶上,眼见白雾从海上徐来,山间天地一派迷茫,空有满目的秀丽景致却难以尽览。为了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朝另一方向快行。只在转瞬间,风过雾断,前方浮现出一组错落有致的峰丛与湖景。前雾依旧游走,后雾紧赶慢赶来接班,“天窗”始终未见弥合。那感觉出奇美妙,我等犹如稳坐缓行车厢,眼前一幅山水长卷移动而过。如此待遇,搞得北方友人都有点难为情,慈悲发问:她们都没看到呀。不知是不是受了这种气氛诱惑,友人又幼稚开口问,湖里有鱼吗?便见水面噗哧跃起一尾。再问会有小动物吗?石阶边草丛下即刻闪过一只蜥蜴蓝色的斑纹。似乎唯恐友人继续这样问下去,路旁山潭边清澈的水底,干脆笨笨爬过几只地产小蝾螈,众人眼福大饱。此后两天,但凡遇到什么不遂意之事,我们会心一笑:等等看吧。好像我们私底下与太姥山签有什么合约,一切不爽现状立等可改。
![]()
图:太姥山
那一天,在九鲤朝天景区,白雾忽儿浓忽儿淡,包裹着那一群翘首迎天的花岗岩峰丛,无时无刻不在变幻,峰丛顶部灰黑的石蛋影子,一会儿深了一会儿又浅了,次第隐现,像极了母亲胞衣里一个个扭动的生命,一场盛大的分娩在即。有那么一刻,我隐约听到了石头们的窃窃私语。
这让我想起数次徜徉山间,与石头们有过交集的过往。
满山奇思妙想的石头营造出来的氛围,曾经分享给我人生至理。标志性景观夫妻峰,让人笃信仍然还有坚如磐石的情感存世,天荒地老可以直到永远。踏着乌龙岭“山海大观”的下山石阶,极目长天碧海,胸怀壮阔,人生所有不堪恍如过眼云烟,改天换地的豪情油然而生。嶂谷滚石崩积的一线天,岩夹一缝,看似狭隘逼仄的天沟地缝,胖的瘦的高的矮的,从不见有谁通过不了,只是该仄身时必须仄身,该低头时必须低头,该弯腰时也必须弯腰。谁也不可能像救世主那样,总是昂首阔步,睥睨一切,无须敬畏。置身七星岩裂隙洞,久久凝望夹塞于两壁之间的滚石和一线四溅天光,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所见分明是一块块逆光黑石,何以能像星宿那样放射光芒?多年以后,历经了一些事情,某天突然醍醐灌顶:人世间并不是非黑即白,很多时候,白即是黑,黑也可能是白。
![]()
图:太姥山
我一直认为,太姥山的花岗岩峰丛和石蛋全然生机勃勃,只是它们的生命时间让肉身无法企及,人类捱不到海枯石烂的那一天。还记得年轻时游玩一处景区,见摩崖石刻“同朽”二字,一位自以为是的同伴非要与之留影,如今,岩壁刻字的红漆尚未褪色,此公已先朽去了。
曾经身处一个离奇梦境,我是美术馆大厅的一尊花岗岩雕像,女儿跟妈妈进馆观展。经过石雕后女儿又踅回身来,冲她妈妈嚷:这不是爸爸吗?女儿双手抓住石臂摇起来:老爸老爸,我是果果!那时我全身固化,唯心窝柔软,我感觉得到她的童稚嗓音。花岗岩太沉重,女儿最终摇动的只是自己的手臂:老爸你说话呀!我心里那个急呀!唯恐女儿失去耐心离去。我好想好想应一声,直急得全身迅速憋胀,石雕轰然爆开……
![]()
图:太姥山
我愈发坚信,石头都是有生命的。
感恩自然造化创造了这蔚为壮观的石峰岩壑胜景,也得感谢太姥山的石头们挖空心思,引导人类思维并一步步获得认同,安然无恙地站立到了今天。人类迟于大自然抵达这颗蓝色星球,尽管后来居上成为地球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但从另一个维度讲,面对自然万物,人类也只不过获得过一张旅行地球的门票,有过一次机会罢了。倘若哪天忤逆了自然规律,何时不知缘由地吃上一记闷棍也未可知呀。自然造化大智若拙不言语,却无时无刻不在创造着地球的幸福之源。我们无法拒绝它的庇护,与它相看两不厌,进而对一草一木都生出深切的情意—— 这才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
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
fjlygroup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厦门文旅
漳州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
![]()
![]()
转载请标注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