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新能源汽车,得先看芯片——一台车要装几千颗芯片,比传统油车多十倍。
其中最贵、最讲究性能的两颗,就是智能座舱芯片和自动驾驶芯片。但这两块,过去基本被国外巨头“包圆”了,国内车企大多用进口货。
![]()
拿智能座舱芯片来说,高通简直像“车界霸主”,和手机芯片一样垄断市场。他们把骁龙手机芯片改改,做个车规级封装,就成了车用座舱芯片。
国内车企搞智能座舱,很多都是基于开源安卓系统改的,自然顺理成章用高通芯片。
![]()
数据摆在这儿:2025年前七个月,国内装了座舱芯片的乘用车超400万辆,总装机量491万颗。
高通一家就占了366万多颗,占比74.5%,直接断崖式领先。AMD排第二,31万多颗占6.3%,主要给特斯拉用;华为第三,27万多颗占5.7%,基本装在鸿蒙智行系列和部分用鸿蒙座舱的车上。算下来,国产芯片总份额才10%左右,加起来连高通的七分之一都不到。
![]()
不过也有好消息——在35万以上的高端智能汽车市场,华为麒麟芯片份额反超高通,成了第一。问界M8、M9、享界S9、尊界S900这些华为系车型卖得火,直接把高端市场带了起来。但整体看,座舱芯片市场还是“外强内弱”,国产汽车高度依赖高通,风险不小。
为啥要国产替代?道理简单:芯片是汽车的“大脑”,要是被卡脖子,车厂连系统更新、功能升级都受影响。
![]()
现在国产芯片在性能、成本上已经有竞争力,但市场占有率低,得赶紧扩大产能、降低成本、提升性能。比如华为麒麟芯片在高端市场能赢,靠的就是技术扎实、生态完善;其他国产芯片也得加把劲,争取在更多车型上“露脸”。
说到底,国产替代不是“赶时髦”,是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刚需。虽然现在整体形势严峻,但高端市场已经撕开一道口子,只要继续突破技术、扩大应用场景,国产座舱芯片迟早能站稳脚跟。毕竟,中国新能源车卖得这么火,芯片可不能全靠“外援”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