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海事组织(IMO)探讨航运碳税框架的关键节点,特朗普政府露出了强硬且霸道的一面。特朗普直接在白宫官网发声,那语气十分强硬,放话哪个国家要是敢在接下来的讨论里支持航运碳税框架方案,美国就制裁谁 。美国国务院也跟着 “助威”,威胁对支持该 “碳税” 的国家采取一系列报复手段,像禁止相关国家船只进入美国港口、实施签证限制、提高各种费用,甚至对支持相关气候政策的官员实施制裁。
![]()
特朗普为啥反应这么激烈呢?原来,美国一直以来在环保和减排问题上就摇摆不定,背后是共和党和美国化石燃料大亨们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和党接受了这些大亨的资助,在环境议题上总是想走回头路。
特朗普上台后,更是把重振美国造船业当成执政的重要目标之一,可现实是美国造船技术落后,还不思进取,根本没有批量生产绿色船舶的技术。一旦航运碳税框架落地,美国那些高排放的船舶还没造出来,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购买方要承担比绿色船舶高得多的成本,美国船舶在市场上肯定会被优先淘汰,这是特朗普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航运业作为全球贸易的 “大动脉”,承担着全球约 90% 的货物运输量 ,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繁荣背后,航运业也是碳排放的 “大户”。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数据显示,航运业年均碳排放达 10 亿吨,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3%。如果不加以控制,到 2050 年,这一比例可能会飙升至 10% 。这些碳排放就像给地球裹上了一层越来越厚的 “棉被”,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增多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家园。
而且,传统船舶燃烧重油时,还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就像一个个 “小恶魔”,持续加重港口城市的环境负担,危害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上升。航运业的绿色变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
面对特朗普政府近乎疯狂的制裁威胁,国际社会并没有选择退缩。以中国、欧盟、日本、印度为首的 63 个国家,在国际海事组织的会议上,毅然投下了赞成票,力挺航运碳税框架。这 63 个国家来自全球各个大洲,涵盖了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的国家 ,代表着国际社会的主流意愿和发展方向。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国,造船业占据全球近 40% 的份额 ,在绿色船舶技术研发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江南造船、大连船舶重工等企业,成功造出了甲醇动力集装箱船、氨燃料散货船,LNG 动力船、氢燃料船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
对中国来说,支持航运碳税框架,不仅符合中国一贯坚持的绿色发展理念,更是将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的绝佳机会。一旦碳税框架实施,那些还在使用高排放船舶的国家,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必然会选择购买或租赁中国生产的绿色船舶,这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还能参与到全球航运规则的制定中,提升在国际航运领域的话语权。
欧盟一直致力于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在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关税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欧盟的《海运燃料条例》和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到 2050 年航运业碳排放削减 80%。这次支持航运碳税框架,欧盟可以借此将自身的碳管理模式推广到全球,扩大在全球航运碳减排领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其在绿色经济领域的领导地位,同时也能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日本在船舶发动机等关键技术领域底蕴深厚,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研发能力。支持碳税框架,能够为日本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凭借技术优势,在绿色船舶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出口上占据先机,还能促进日本国内航运业的绿色升级,降低碳排放,提升国家的环境形象。
![]()
印度,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国家,90% 的外贸依赖海运。加入支持阵营,印度可以提前适应规则,利用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基金” 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本国海运业的绿色转型,避免未来因环保标准不达标而被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还能在全球航运规则制定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些国家之所以不惧美国的制裁威胁,坚定支持航运碳税框架,是因为他们都清楚地认识到,绿色航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符合各国的长远利益。而且美国的制裁威胁在现实中面临诸多困难,要制裁 63 个国家,涉及到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庞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很难真正实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