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末期,1953年5月的一场小规模战斗,却成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栽得最彻底的一次突袭失败。
![]()
装备精良、信心十足的美军小队,原本意图通过一次快速突袭来“施压”,结果却被志愿军打得连人带装备都顾不上,三次冲锋三次败退,现场一度出现脱掉防弹衣、扔掉武器逃命的混乱局面。
53年5月27日,那时候朝鲜战场已经进入尾声,停战谈判也在持续进行,但前线并没有完全停火,那天,美军在板门店西北方向悄悄调集了两支小分队,人数加起来不到一百人,但都是从各营挑出来的精锐。
![]()
他们的目标是志愿军第60军的前沿阵地,一方面想通过这次突袭行动打乱志愿军的部署,同时也想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当时美军的准备非常充分,他们配备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单兵装备,包括尼龙防弹衣、钢盔、夜视仪器,还有火力强大的伽兰德步枪、勃朗宁自动步枪和汤姆森冲锋枪,甚至还有一挺重机枪随队推进。
他们自认为这一套配置下,打一场小规模的偷袭战足够了,毕竟志愿军在装备上,整体来说还是处于劣势。
![]()
但这次他们低估了志愿军的警戒能力,也低估了地形对作战的影响,志愿军的前沿阵地早就做好了防御准备,尤其是在鱼龙里北山方向,三连的一班兵力刚好轮换到前线,处于高度警戒状态。
哨兵很快发现了异常动静,判断出敌人可能趁夜突袭,随即报告给上级。
志愿军没有等敌人靠近才动手,而是提前做了火力部署,在敌人预计的攻击路线设伏,甚至还把缴获来的几挺美制重机枪布置在敌人看不到的位置。
![]()
一开始,美军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暴露,仍按照原定计划推进,结果刚刚爬上一个地势裸露的高地后,就遭到了猛烈打击。
美军原本想占领这个制高点后压制志愿军阵地,结果指挥官刚在高地上举起望远镜观察,就被一排密集子弹击中,当场阵亡。
指挥官一死,整个小队立刻陷入混乱,他们的战术设计是正面进攻、侧翼包抄,配合重火力压制,可一开始就被打乱部署,计划全盘落空。
![]()
最先发起正面冲锋的小组在接近志愿军阵地时,遭到了集中的火力打击,五六人当场倒下,剩下的人开始撤退,但因为背着沉重的装备,撤退速度很慢,有人在半路上摔倒,甚至有人扔掉武器只为跑得更快。
侧翼小队的情况也不乐观,他们试图从阵地边缘的凹地绕过去,想制造夹击效果,但志愿军早就在那地方布置了几名精锐射手,等他们一露头就开火,打得敌人连头都不敢抬,更别说实施包抄。
第一轮冲锋失败后,美军并没有就此放弃,他们临时调整部署,改由另一批士兵从侧面凹地再次进攻,但他们依然没有意识到,志愿军早就判断出了他们的进攻路线。
![]()
这次的突袭刚开始就被火力压制,士兵根本无法前进,连组织还击都变得很困难,第二轮的冲锋比第一次还短,几乎没有推进就被迫撤退,士气明显下滑。
第三次冲锋是在临时指挥官的强硬命令下组织的,从战术角度看,这一轮其实已经没有胜算,但美军可能是觉得不能就这样撤回去,不然不仅战斗目标无法完成,士兵心理上也会留下阴影。
但这次志愿军换了策略,不再第一时间开火,而是等敌人靠近到二三十米的距离才一齐还击,这个距离对于突击部队来说是最危险的阶段,既不能快速还击,也无法迅速撤退。
![]()
结果当几十支步枪和几挺机枪一起开火时,现场几乎成了单方面的碾压,美军有人倒地,有人往回跑,还有人试图反击但根本找不到目标。
等志愿军吹响冲锋号的时候,美军彻底崩溃了,很多士兵开始脱掉防弹衣扔掉枪,甚至有人赤脚逃跑,重机枪、弹药箱、通讯设备被丢了一地,无人顾及,最后的统计结果也被战后资料证实,这次行动美军共损失36人,而志愿军方面零伤亡。
![]()
美军的这次偷袭行动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缺枪少弹,也不是因为人数不够,而是他们整场行动从情报判断、地形选择到战术部署都出现了问题,他们带着对志愿军的轻视来打这一仗,却在战场上被对手精准反击,连逃跑都变得困难。
美军虽然装备先进,但在面对地形复杂、敌情不明的战场时,反而成了负担,像防弹衣、重型武器,在移动中限制速度,再加上通信设备一旦失效,队伍就容易陷入指挥混乱。
这场偷袭战虽然只是朝鲜战争中的一个片段,但它反映出的问题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美军在高强度战争中的应变能力、士兵心理承受力、对敌情的判断准确性等方面,都在这场战斗中被实打实地检验了一遍。
![]()
而志愿军方面,用有限的装备和充分的战术准备化解了对手的三次冲锋,在毫无伤亡的前提下全歼突袭小队,这样的战果在资料中不算罕见,但结合对手的兵力配置和战术意图来看,这次的反击确实打得极其漂亮。
这场战斗结束后不久,停战谈判也进入最后收尾阶段,而类似的偷袭行动开始逐渐减少,志愿军在前线的控制力和战术自信也进一步增强,不再是早期那种只能依靠人海战术的部队,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反制手段的现代化作战单位。
![]()
很多研究人员在分析这类战斗时,都会着重提到美军的技术优势和志愿军的战术灵活性,但光从这一场偷袭来看,技术再先进,一旦使用不当,到了战场上也会变成累赘。
装备是冷冰冰的,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在战场上做出正确决策的那群人。
![]()
所以1953年5月27日这场偷袭,不仅没能起到美军预想中的威慑效果,反而成了他们战场部署失误的一个典型案例。
志愿军用一次几乎完美的反击,彻底打乱了美军的小规模战术试探,也让对方在停战前夕多了一分戒备和犹豫。
![]()
向志愿军先辈们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