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反映,甘肃庆阳正宁县一公厕被改建为咖啡店。对于这个“华丽变身”,本地人普遍的反应不是惊喜,而是错愕与不解:“谁会在公厕原址喝咖啡?”“谁又会去买?”
10月21日,据九派新闻报道 ,该门店前后装修一个月,还没开始营业。当地居民介绍,店铺位置原先是公厕,“公厕开了30年,县城人都知道”,正宁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对此表示,该店铺目前已被封。据其了解,是因为审批手续。当地城管部门也表示此事存在纠纷且情况比较复杂,正在处理中,后续能否营业尚不确定。
将使用率不高的公共设施进行功能转换,盘活存量资产,初衷无可厚非。然而,公共服务的“减法”与商业服务的“加法”之间,需要慎之又慎地权衡。将公厕直接改建,省去了征地、新建的繁琐与成本,看似是一笔聪明账。店老板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却选择性忽视了两个更根本的要素:商业伦理中的“规矩”与社区情感中的“人心”。
在商业逻辑中,有些界限不容逾越。将餐饮空间建立于昔日公厕的物理与心理地基之上,是对消费者基本权益与市场规律的漠视。无论装修如何竭力掩盖,都难以抹去其在公众认知中的原始印记。这杯咖啡,从诞生之初就带着难以启齿的“原罪”,其商业前景已然蒙上厚重的阴影。
更重要的是,此举深深刺痛了社区的集体记忆。 几十年的公厕,早已不仅仅是砖瓦建筑,而是他们共同生活记忆的一部分。这种未经充分论证和事先商讨的粗暴的功能置换,无异于对居民情感与集体记忆的一次单方面“强拆”。
城市建设与商业创新,绝不能背离公序良俗与人心所向。这杯“公厕咖啡”,问题远不止于“谁想出的馊主意”,不但观感不适,更把最关键的“规矩”和“人心”弄丢了。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槿色凉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