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血液离开身体只需几分钟,可让这份热血善举延续数年、数十年,考验的却是穿越时光的坚守与担当。在广西百色,蓝梦麟、李伟华、牙韩志三人,以各自的方式在时光长河中刻下独特印记——那是用热血书写的生命承诺,是细水长流的奉献篇章。
19岁的成年礼,蓝梦麟没有选择热闹的庆祝,而是以一张献血证为自己的青春标注了别样的意义。2016年,刚成年的她第一次伸出手臂,感受着血液流出的温度,也开启了长达9年的热血征程。从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医学生到右医附院的执业医生,身份的转变未曾动摇她定期献血的脚步,9年间累计捐献51次、20300毫升血液,献血间隔期成为她最清晰的时间刻度。
相较于蓝梦麟的青春坚守,李伟华的热血故事更显岁月沉淀的厚重。2001年,29岁的他第一次踏上献血路,2005年起更是创下了连续20年献血不间断的纪录。21年间,52次捐献、20300毫升热血,这份数据背后是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行政人员李伟华对“奉献”最质朴的诠释。
如果说前两人是热血长跑中的坚守者,右医附院总务科的牙韩志则是与时间赛跑的“冲刺者”。2015年开启献血之路后,7年间他累计捐献105次,其中103次为恢复周期更短的单采血小板,总献血量达42200毫升。这意味着他几乎每个月都要走进捐血屋,以更高效的方式压缩个人时间,只为回应临床对血小板的紧急需求。“14天的捐献间隔,就是与病魔争夺生命的周期。”在保障医院后勤运行的同时,他用密集而精准的献血行动,为手术台上的生命筑牢保障线。
鲜为人知的是,全血捐献需间隔6个月,而单采血小板捐献间隔仅14天。三位主人公的多数捐献均为成分血捐献,这意味着在过去的数年甚至二十余年里,他们几乎每月都在捐血屋“打卡”,手臂上若隐若现的针眼,与50次、100次献血纪念章一样,都是他们最珍贵的勋章。
没有聚光灯的照耀,他们的故事藏在安静的采血室里;没有激昂的宣言,他们的坚守写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时间无言,血液无声,可正是这份跨越岁月的热血坚守,让无数陌生生命的倒计时得以重新改写,也为“奉献”二字写下了最动人的注脚。(陆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