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军中,最早装备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的是驻印军部队。
驻印军中不仅有配备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的独立炮兵团,在新1军和新6军中,也各有一个营的美式榴炮,形成了军属美式105毫米榴炮、师属美式75毫米山炮的炮兵配系。
滇缅路打通后,大批美械武器运抵,国民党军参照驻印军编制了三十四年甲种军,即后来咱们常说的美械军。
这种美械军的满编兵力约38000人,军属榴炮和师属山炮跟驻印军一致。
![]()
当时的第74军作为国民党军的嫡系主力,自然也被列入了甲种军序列,开始整建制换装美械。
但是换械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且期间还有湘西会战;而会战后不久日寇即投降,第74军又马不停蹄地动调受降,故而并未完成美械的接装。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与之前完全不同,而美械军的特点又是武备过于丰富,以至于国军自己都觉得没必要真按编制表去配齐武器,倒不如匀出一部分来装备更多部队。
所以严格来说,除了驻印军之外,国军其他的十余个美械军没有一个军是按质、按量完成的。
第74军自然也不例外。
![]()
在1946年初的武器实力数统计中,第74军便没有本应有的榴弹炮,而且美式山炮也只有22门,不足两营之数。
而在几个月后第74军改为整编第74师时,照样还是没有美式榴弹炮,山炮数也只是补充到了24门,满编两个营而已。
至一年后整编第74师覆灭于孟良崮,该师照样还是没有美式榴弹炮。
难不成这样的主力部队,竟然没有榴弹炮营?
现在发现的资料显示,该部实际上曾经编成了榴弹炮营,至少在1946年的一段时间内,这个营在形式上是存在的。
但是,有编而无炮。
![]()
这种情况在军队换装时倒也很常见,毕竟先准备人,后等装备嘛!只要后续装备发到位了,那就可以实现实编。
可是到1946年7月,整编第74师主力尚在南京时就接到通知——无炮可配发;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间内,也不会下发美式榴弹炮,故而奉命撤销了美式榴弹炮营的编制。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出现,大概率是三个原因所致:
第一:国军先前制定编制表时,对美械榴炮的后继补充来源较为乐观,认为该炮的来量足够,故而可以配齐编制,但实际情况不符合预期;
第二:第74军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时间段内执行任务较频繁,因时间、空间所限,错过了当时换装美式榴弹炮的时机,故而其他美械军拿到了榴炮,而唯独该部未得;
第三:国军当时装配美式105毫米榴弹炮的大头是在独立炮兵团中,而这类炮团在整编第74师预定使用的华东方向上最为集中,故认为无必要为该师配编制内榴炮营,只需配属即可。
![]()
所以,第74军以及之后的整编第74师没有实编美式榴弹炮,倒不是因为国府高层不注重这支部队,而是一系列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后续的实际作战中,整编第74师还是可以得到一个美式榴炮营甚至是战车连的配属。
比如在孟良崮战役前,该师官兵回忆中所提的榴炮营、战车连留临沂,其实就明说是配属部队。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国军的独立炮兵团在配属第1快速纵队、整编第26师、整编第51师使用时,于鲁南一役就被干掉了4个美式榴炮营,这还是原驻印军的炮兵,直接给华野组建特纵送去了物质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