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唯一访华的日本天皇,曾为侵华道歉,从不拜鬼因与安倍不和退位

0
分享至

1992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晚宴厅里,一位银发老人缓缓起身。谁都没有想到日本天皇明仁会出现在这里。



他看着中国来宾,低声说出那句至今仍震撼人心的话:“对那场战争中所带来深重苦难,我感到深切反省和由衷哀悼。

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有天皇在中国土地上就侵略战争公开表达反省。这番话,既是外交措辞,也是历史的回响。

他敢于在日本右翼力量日益强势的背景下,踏出这一步,他在位期间从未踏入靖国神社一步,却在安倍晋三频频拜鬼的年代选择退位。

让我们探究一下这位“平民天皇”到底在坚持什么,又在对抗什么?



冷战刚落幕,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提速阶段,日本则正经历“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焦虑与转折。在这一背景下,明仁天皇选择在1992年前往中国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国事访问。

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0年来,日本天皇首次访华。不同于以往日本政府官员闪烁其词的“遗憾”或“痛惜”,他用“深切反省和由衷哀悼”这样的词汇,打破了日本皇室在战争问题上的沉默。



这句话,在当时的中日关系中可谓破冰之举。中国外交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日本皇室层面对侵略历史的一次罕见正视。

而在日本国内,这番话却并非人人叫好。

保守派媒体如《产经新闻》质疑天皇是否“越权”,称外交应由政府主导,皇室不宜“干预”。但也有学者指出,正因皇室没有行政权,其表态才更具象征性,反而填补了政治缺位下的道义空白。

访问过程中,天皇夫妇参观长城、故宫、兵马俑,神情始终拘谨庄重。这是因为那份历史负重感。他们不是来“代表胜利的文明”,而是来承认曾带来的伤害。

而在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则开始“盘算”,如果皇室都开始“反省”,那我们的“修宪”、“正常国家”之路该怎么走?这成为明仁与日本政治右倾化趋势第一次正面碰撞。



靖国神社,是日本政治中一块极度敏感的“试金石”。里面供奉着从普通士兵到二战甲级战犯的灵位。多年来,日本首相每拜一次靖国,中韩两国就会强烈抗议。

但仔细翻查记录,明仁天皇自1989年即位以来,从未一次参



拜靖国。这是他明确的选择。他用这种方式悄悄划清了与政治右派的界限。

尤其在2001年,小泉纯一郎上台,并高调参拜靖国神社后,明仁的态度更显坚定。每逢战争纪念日,他都亲自撰写致辞,年年提到“深刻反省”、“不忘战争带来的苦难”。

这些话语,看上去平和,但在日本政坛却像针一样扎人。安倍晋三在2015年的“战后70年谈话”中,刻意回避“侵略”与“道歉”两个词,称“子孙后代无需背负谢罪责任”。

而明仁天皇在同年却再次明确表达对战争的“痛切反省”。

这是两人立场分裂的开端。



一个是象征和平的天皇,一个是推动修宪的首相;一个用沉默表达克制,一个用行动强化国家主义。

他们之间的“角力”,虽无明言,却在每一次周年讲话、每一个外交场合中不断上演。

而对外界来说,皇室虽然不掌握实权,却成了日本国内“另一种声音”的守护者。明仁的坚持,成为中韩等国对日本社会中和平力量尚存的证明。

他像一个稳定器,把旋转的政治钟摆拉回一点理性的位置。

2016年,明仁天皇在电视讲话中表示,因年事已高,难以胜任公务,倾向“生前退位”。这在日本掀起巨大波澜。

因为日本宪法并未设定天皇可主动退位的机制,必须由国会专门立法开设“特例”。整个过程耗时两年,《特例法》最终在2017年通过,明仁于2019年正式退位,成为日本近200年来首位主动让位的天皇。



自安倍晋三执政以来,日本加快推行“正常国家”战略,包括修改和平宪法、强化自卫队、重塑历史观。而明仁的“和平主义”形象,某种程度上成了这个过程中的“坎”。

一位年事已高,却仍年年“反省”的天皇,和一个希望重塑国家认同的政府,并不处在同一条轨道。

与其被动站在“新日本”的舞台中央,不如主动谢幕。

2019年退位仪式上,明仁没有谈政治,也没讲历史,但他说:“我由衷期盼世界和平与国民的幸福。”这句看似普通的祝福,却像一枚印章,为他三十年的坚持盖上了句点。

有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明仁的“亲民”、“和平”形象极为认同。这种情感上的支持,与政治阶层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他的退位更像是一种温和的抗议。

他不是被逼退场,而是选择合时地离开,把象征天皇的“和平价值”完整地交给了下一代。



明仁天皇的一生中,有三个“唯一”:唯一访华的天皇、唯一始终不拜靖国的天皇、唯一主动退位的天皇。

这三个标签,不只是个人选择,而是他对日本皇室“象征地位”的一种再定义。他把“象征”做出了方向感,做出了温度。

在国内,他是奔赴灾区、安抚灾民的“平民天皇”;在国际,他是代表历史良知微弱却坚定的声音。他用最温和的方式,挑战了最强硬的政治潮流。



他的继任者德仁天皇,也延续了“和平主义”的语调,表态尊重父亲的立场。但日本社会的现实却并不轻松。右翼力量依旧强大,修宪议题仍在推动。

中日关系也依旧复杂敏感,历史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双方之间的一堵墙。

明仁像一座灯塔,照亮了一条“反省与和平”的路。但这条路能否走下去,早已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真正的选择,落在了日本国民和政治人物的手中。

而他留下的,是一个天皇用一生告诉世界的回答:历史不能遗忘,和平才是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苏曼文史 incentive-icons
苏曼文史
一个能力很小欲望很大的普通人
1395文章数 1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