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困惑与无奈:
为何自己含辛茹苦,把心都掏给了孩子,到头来,却养出了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这背后,可能不是爱得不够,恰恰是爱得太多,太满了。
正如《道德经》里说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01
咱们中国人,骨子里都信奉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
总觉得把自己年轻时没得到的,没享受过的,全都给了孩子,那是对他最好的爱。
可是蜜罐里泡大的孩子,往往最不懂得什么是甜。
同事老王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他和他爱人,都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两人都发誓绝不让儿子再吃一点苦。
儿子从小到大,别说家务活了,连自己的书包都没整理过。想要什么玩具,最新款的手机、游戏机,老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给买。
可以说为了孩子,两人倾其所有。
可这么“好”的爱,养出了个什么性格的孩子呢?
养出了一个在家是“小皇帝”,出门就“怂”的利己主义者。
儿子上了大学,一个月生活费五千还不够花,跟同学出去吃饭,从来不主动买单。放假回家,躺在沙发上打游戏,酱油瓶倒了都懒得扶一下。
有一次,老王生病住院,想让儿子来陪个床,儿子却嫌医院味道难闻,待了不到半小时就跑了。
这挺让人心寒的。
你以为你给了他全世界,其实是剥夺了他去认识真实世界的机会。
你替他扛下了所有的风雨,就别怪他把你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晴天。
一旦哪天你给不起了,或者给的东西不合他心意了,那他的不耐烦不高兴也是正常的事。
![]()
02
后来读到曾国藩的家书,越发想通了一件事。
曾国藩位极人臣,权倾朝野,要是想让子孙后代锦衣玉食,那简直易如反掌。
可他从不这样做。他在家书里,反反复复跟家里人强调:子弟必须“看、做、扫、应”,就是让他们亲自去看,亲自去做,亲自打扫,亲自待人接物。
他甚至规定,家里的女眷必须亲自纺纱织布,每天都要有定额。
很多人不理解,觉得他对自己家人太“狠”了。
可这背后,是曾国藩的大智慧。他看透了,富贵这东西,就像水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人要是没有承载富贵的能力,那富贵就是催命符。
他给孩子留下的,不是金山银山,而是一种需要靠自己双手去创造价值的活法。
这才是最高明的爱。
他不是不爱孩子,他是太爱了,爱到不忍心看着他们,被安逸和富贵所吞噬。
所以曾氏家族,才能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人才辈出。
![]()
03
纪伯伦有首诗写得特别好,他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是借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
你只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这话听着有点“残忍”,但却是真相。
很多父母想不通这一点,总想把孩子牢牢地攥在手心里,替他规划好一切。
给他买好了房,帮他安排好工作。
可是这条铺平的路,是他想走的路吗?
一个没有机会去犯错,没有机会体验失败,没有机会做一次主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怨恨的。
他怨恨你,剥夺了他成长的权利。
![]()
咱们老一辈人,总喜欢说一句话,“我这都是为你好”。
可很多时候,这句话恰恰是亲子关系里最重的一道枷 。
你以为的“好”,真的是你以为的。
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在爱里,保持一点“自私”,留一点“狠心”。
你得让他知道,饭需要自己一口一口吃,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走。摔倒了,很疼,但爬起来才叫本事。
爱他,就给他七分,留下三分给自己。
这七分里,还要有三分是严厉,四分是慈爱。
与朋友们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