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机关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场,已在全国多地逐步普及,广州更通过立法为这一举措提供制度支持。2025 年 9 月 25 日,《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下称《条例》)经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正式公布施行。该条例结合广州实际,探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自用停车场的社会开放路径,明确此类停车场若与办公场所分开管理,需在非工作时间有序向公众开放。
![]()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及区内两个街镇政府的停车场率先免费开放,获得周边居民与游客的一致好评。近期,南都 N 视频记者围绕广州各级机关单位停车场开放情况展开全城走访,同时探讨开放后的管理、收费等核心问题。
走访案例:三种开放模式缓解不同场景停车需求
案例 A:节假日 + 周末免费开放,助力文旅出行
10 月 1 日上午,花都区政府大院西门设置两块指示牌,一块标注 “区委区政府大院节假日共享停车场入口” 并附箭头指引,另一块列明开放须知。车主完成信息登记后即可驶入,当天上午共有 30 余辆车辆停放,涵盖本地车牌与港牌车辆。
“节假日开放停车场能让大家都受益,感觉特别好。” 一位本地市民表示。花都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覃启航介绍,这是大院停车场首次开放,初衷是缓解假期周边公园、广场的 “停车难” 问题。
同样推行免费开放的还有从化区良口镇政府。自 2025 年年初起,该镇政府停车场在节假日及周末 9:00-18:00 向公众免费开放。良口镇位于从化北部,坐拥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点,随着 “百千万工程” 推进,文旅游客激增。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停车场既能缓解停车压力,也能让群众共享文旅发展成果。
![]()
案例 B:内部停车场改造,变身公共停车空间
番禺区口岸大街停车场则走出了另一条路径。该停车场原是番禺区科技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下称 “科工商信局”)的内部停车场,2024 年 8 月完成升级改造后,成为由企业运营的社会公共临时停车场。
停车场入口紧邻科工商信局大门,但与办公楼分开管理。围墙处张贴的收费标准显示,小车 3 元 / 半小时,12 小时限价 24 元,全天月保 450 元。场内三面停车棚标注 “科工商信局专用车位”,中间空地供外来车辆停放。目前,该停车场主要服务周边居民月保需求,月保车辆已超 50 台。
运营方广州市番禺区悦和投资有限公司,是番禺区交投集团下属全资国企。其承租地块后按公共停车场标准改造,独立对外经营,收费执行《条例》规定的政府指导价。
案例 C:夜间错峰开放,收费上缴财政
南沙区黄阁镇则聚焦居民夜间停车需求。自 2024 年 7 月 15 日起,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停车场开放夜间停车,提供 231 个车位。停车场白天 7:00-19:00 免费供办事车辆使用,夜间 19:00 - 次日 7:00 按 2 元 / 小时收费,12 小时内最高 10 元。
这一举措源于市民通过 12345 热线的建议 —— 停车场夜间空置,而周边夜间经济活跃,停车需求迫切。近一个月,该停车场夜间收费车次达 452 次,较开放初期显著提升。
2025 年 10 月 22 日起,该停车场调整收费标准:白天 2 小时内免费,超 2 小时按 3 元 / 小时计费(封顶 21 元);夜间 1 元 / 小时(封顶 10 元);自然日最高收费 31 元。费用由运营方代收,扣税后全额上缴财政,同时明确限停 11 座及以下小车,连续停放超 24 小时将被列入黑名单或拖离。
现状分析:开放单位多在外围,三类模式成主流
南都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广州开放停车场的机关单位数量较少,且集中在外围五区,中心城区几乎没有相关案例。从开放形式看,主要分为三类:
- 节假日专属开放,如黄浦区政府,仅假期免费开放,平日供内部使用;
- 政企合作改造,如番禺口岸大街停车场,由企业承租改造为公共停车场;
- 夜间错峰开放,如南沙黄阁镇停车场,按政府指导价收费并上缴财政。
这些单位多在近两年启动开放,核心目标是通过错峰使用,将闲置资源让渡公众,缓解周边停车压力。
焦点探讨:中心城区开放难在哪?收费与管理如何落地?
焦点 1:中心城区为何 “难开放”?
全国多座城市已推行机关单位节假日开放停车,广东珠海、汕头等地也有类似实践,但广州中心城区却进展缓慢。
- 广州市社科院曾德雄指出,中心城区空间有限,能实现停车场与办公场所物理分割的单位极少,缺乏开放基础;
-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部分中心城区单位自身停车资源紧张,甚至无法满足职工需求,仅在假期有闲置可能;
- 广州市政协委员谭国戬表示,当前缺乏明确规范,安全责任、收费主体、管理人员权责等问题尚未厘清,如外包管理需新增预算、走招投标程序,这些都制约了开放进程。
焦点 2:收费标准与监管如何定?
收费是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各方观点聚焦 “灵活定价” 与 “收益透明”:
- 谭国戬建议按峰谷定价,高峰期提价、非高峰期优惠,同时避免 “僵尸车” 占用;
- 胡刚认为常态化开放需适当收费,需建立统一标准机制,引导有序停车;
- 曾德雄提议直接参照区域市场价,随市场调整同步变动;
- 《条例》明确要求,停车泊位信息需接入全市停车管理系统,收益按规定上缴财政,确保透明可监管。
焦点 3:开放后如何做好管理?
保障开放秩序,需平衡资源利用与风险防控:
- 谭国戬提出,需结合单位功能定开放程度、结合场地条件定开放范围、结合管理要求定操作细节;
- 曾德雄强调,开放前提是不影响办公秩序,需提前明确责权利,完善风险承担机制;
- 双方均认同,未来机关单位停车场有序开放是大势所趋 —— 既回应大城市停车难痛点,也符合公共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