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今年对年代剧观众来说,本是 “狂欢之年”—— 从《六姐妹》《生万物》到《淬火年代》《灼灼韶华》,央视推出的每一部都口碑在线,也让观众对后续作品充满期待。可随着《沉默的荣耀》收官,央视新抬上的《依依向北风》,却彻底打破了这份信任。
![]()
没流量明星的设定本让观众放心,可剧集开播后,一个 “特殊演员” 成了公认的 “败笔”,让不少人看到她的戏份就想跳过、换台。这个人,就是星二代张可盈,而她的母亲 —— 老戏骨张凯丽,也因这场 “捧女操作”,让自己的口碑连带受损。
![]()
《依依向北风》聚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知青返城、高考的时代浪潮,本是能引发集体记忆的题材。张可盈在剧中饰演女二曲芳菲,是女主的妹妹,后期还涉及怀孕、假结婚、难产去世等关键剧情,戏份极重,堪称 “剧情推进器”。可她的表现,却从妆容到演技都与剧集格格不入。
![]()
先说最直观的妆容问题: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化妆品种类单一,知青下乡风吹日晒,大多皮肤粗糙、衣着朴素。可镜头里的张可盈,却顶着细长精致的眉毛、黑色眼线、红色眼影,还有明显的假睫毛,红唇亮眼得像刚从现代网红店走出来。
![]()
弹幕里满是吐槽:“这哪是知青?明明是穿越过去的!”“周围人都灰头土脸,就她单独开了美颜滤镜”。这种强烈的时代割裂感,让观众根本无法代入剧情,仿佛看的不是年代剧,而是 “现代网红乱入知青片场”。
![]()
若说妆容还能归咎于化妆师,那演技就是张可盈的 “硬伤”。观众评价她 “表演痕迹重”“眼里没神”—— 演情绪波动的戏时,眼神木讷,表情单一,要么用力过猛显得浮夸,要么平淡如水毫无波澜。
![]()
早几年她在《老酒馆》里演 “小棉袄”,就因 “乞丐身份却妆容精致”“演技用力过猛” 遭批,可几年过去,演技不仅没进步,反而在更需要细腻感的年代剧里暴露了更多问题。即便她提前剪了长发、去农村体验农活晒黑,也没能让角色立起来,反而更显 “努力错了方向”。
![]()
其实张可盈的 “起点” 并不低:出身演艺世家,母亲张凯丽是国话院一级演员,凭《渴望》刘慧芳成 “国民媳妇”,后来《人民的名义》《人世间》里的角色也圈粉无数;她自己是实打实的学霸,第一次高考被中戏、上戏等四校联录,后重考又以文化课第一考入中戏,毕业后还以第一名的成绩进了北京人艺,履历光鲜得让人羡慕。可这些 “光环”,却没转化成让观众认可的演技。
![]()
为了捧红女儿,张凯丽显然下了不少 “血本”—— 给张可盈争取到央视年代剧的重要角色,可结果却事与愿违。更尴尬的是,不仅张可盈争议不断,张凯丽自己近几年的演技也被指 “下滑”:有观众说她 “演戏越来越夸张”“套路化”,少了早年的灵气,从前的 “老戏骨” 口碑,也因女儿的争议和自身状态的下滑,多了几分唏嘘。
![]()
值得一提的是,《依依向北风》的问题不止张可盈一人:剧里设定是十七八岁的知青,可主演们大多三十多岁,满脸成熟疲惫,毫无少年感;制作方此前声称 “服化道还原”,却连最基本的知青妆容都做不好,彻底戳破了 “精致制作” 的谎言。
![]()
如今这部剧口碑滑坡,最让人感慨的不是 “年代剧翻车”,而是 “资源与实力的错位”—— 张可盈握着别人求之不得的资源,有母亲保驾护航,却没能用实力接住;张凯丽想帮女儿铺路,反而因女儿的表现砸了自己和央视的口碑。说到底,年代剧的核心是 “真实”,是对历史的敬畏、对角色的用心,而不是 “关系户” 的秀场。若只靠背景不靠实力,再优质的平台和资源,也救不了一部 “没灵魂” 的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