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美军就像个“大咖”似的,拿出10多亿的巨款就“抢购”了一批单价高达15万美元的“郊狼”导弹,别看这笔买卖的价格高得让人“晕”了,但无论从战略的高度还是从军事的实际需求上都能看出美军此举的深远的战略意义。
![]()
但这款高超的“大杀器”并不如其名般的将那些几十万的战斗机或一两百万的巡航导弹作为它的对手,而更是对那些仅几千美元的小型无人机的“专杀”之剑。
如今的战场早已将传统的“赢者通吃”的游戏规则抛之于非今非古了,战争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都已将战争的简单的“输赢”二元对立的模式彻底打破,战争的“赢者”也早已不再仅仅是“取胜者”而已。
![]()
如今的现代战争中,高达几万美元的“柳叶刀”级的无人机都能轻松地将价值百万的主战坦克给“打趴下”,而哈马斯等的民用无人机也就轻轻松松的就能将军事的据点给“突袭”一空。
但以传统的防空导弹的打击方式来对付这些“小的苍蝇”却如同用金砖砸蚊子一般,一枚拦击的导弹的成本就高达上百万,而要打掉的目标可能只值几百美元的“小的苍蝇”。
可见美军在这场中东的“大战”中早已感到前所未有的“前所未有”的压力,才不得不动用巨大的金钱找对策。
![]()
以其对“财”之计的高明就可见一斑。其主要的两大型号即Block 2的动能拦截版可带涡轮喷气发动机,速度可达500余公里/小时,不仅能直接将无人机撞毁,还可在空中徘徊几分钟二次攻击,而Block 3的非动能的则是用电磁脉冲对无人机的电子设备瘫痪一机一机的,可重复使用,而且对蜂群的攻击尤其适用,就在新墨西哥州的雷神公司的试验中,一群骤起的10架无人机同时向它扑来,却被它一一拦下了9架。
![]()
其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它所构建的“系统的作战”中隐含的“政治性”。其“郊狼”的威力不仅仅体现在了对空的导弹发力上,还深度的将自己和Ku波段的雷达紧密的绑定了起来,这种雷达不仅能捕捉到200个空中的高低大小的目标,而且连巴掌大小的无人机都逃不过它的“锐眼”般的“视力”,基于将领先的AI软件的数据的精准的整合,从而将原本的从发现目标到锁定所需的5分钟的反应时间,都压缩到了短短的15秒之内。
其可直接将系统的主机、雷达、通信等装配到“斯特瑞克”装甲车上随部队开到哪个阵地,随部队的移动而将防空网的覆盖范围随之拉到哪个地方,比固定的一处阵地灵活多了。
![]()
但“郊狼”也有软肋。俄罗斯的“柳叶刀-3”无人机升级加密导航后,电子干扰效果大打折扣;要是上百架无人机搞集群冲锋,导弹数量可能跟不上,雷神公司只好继续升级,计划给Block 3版本加激光制导,把单价压到8万美元以下。
全球反无人机竞赛早就白热化。与此相比,刚刚进入实弹测试的法国的SkyWarden的打击范围也只有5公里左右,德国与莱茵金属的合作的这项项目则要等到2025年才能真正的量产,而以色列的那一款所谓的“铁束”激光的武器就更不堪了,怕下雨就起雾了。
对比之下,“郊狼”因实战数据过硬,成了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波兰直接砸3.5亿美元买了12套。
![]()
美军这50亿,买的不仅是导弹,更是未来战场的“保险”。无人机威胁正变得防不胜防:伊朗“见证者-136”能带50公斤炸药飞1800公里;哈马斯用改装无人机搅乱战场;未来还可能面临自主攻击的“自杀式无人机”乃至昆虫大小的微型无人机。谁能用低成本化解这些威胁,谁就能在不对称战争中占优。
无人机的不断升级和各类对抗系统的相互追赶同时,反无人机的攻防战也如同一场猫鼠的永无止境的游戏,双方的武器技术都在以每年几十上百的速度在不断的迭代推进中。随“郊狼”的一炮惊艳开场后,接下来的较量也已悄然酝酿在实验室中,如火如荼的正在酝酿下一场的爆点之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