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桂,又称黄旦,是用黄旦品种茶树的嫩梢制成的青茶。因其汤色呈金黄色,又有桂花一般的奇香,由此得名黄金桂。黄金桂在清咸丰年间,原产于安溪罗岩,现在的主要产地在安溪虎邱美庄村,是青茶中风格独特的又一极品。在现有的青茶品种中是发芽最早的一种,制成的青茶,香气特别高,所以在产区被称为“清明茶”“透天香”,且素有“未尝清甘味,先闻透天香”的赞誉。
![]()
说到黄金桂的发源地,这其中还有一则生动的故事:相传清咸丰十年安溪县罗岩灶坑,有位青年名叫林梓琴,娶西坪珠洋村一位名叫王淡的女子为妻。新婚后一个月,新娘子回到娘家,当地风俗称为“对月”。“对月”后返回夫家时,娘家要有一件“带青”礼物让新娘子带回栽种,以祝愿她像青苗一样“落地生根”,早日生儿育女,繁衍子孙。王淡临走时,母亲心想:女儿在娘家本是个心灵手巧的采茶女,嫁到夫家后无茶可采,“英雄无用武之地”,小日子也不好过,不如让她带回几株茶苗种植。于是便到屋角选上两株又绿又壮的茶苗,连土带根挖起,细心包扎好,系上红丝线,让女儿作为“带青”礼物带回夫家。
王淡回家后将茶苗种在屋子前面的空地上。夫妻两人每日悉心照料,两年后长得枝叶茂盛。奇怪的是,茶树清明时节刚过就芽叶长成,比当地其他茶树大约早一个季节。炒制时,房间里弥漫着阵阵清香。制好之后冲泡开来,茶水颜色淡黄,奇香扑鼻;入口一品,奇香似桂花,甘鲜醇厚,舌底生津,余韵无穷。梓琴夫妻发现这茶奇特,就大量繁衍栽培,邻居也争相移植。黄金桂的茶树就这样在村子里繁衍开来。因为这茶是王淡传来的,而茶汤又是金黄色的,闽南话“王”与“黄”,“淡”与“旦”语音相近,就把这些茶称为“黄旦茶”。据说,原树在1967年的时候,就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高2米多,主干直径约9厘米,树冠1.6米。只可惜,后来因为盖房移植而枯死。但是,黄金桂的制作方法和美名却流传至今。
![]()
随着市场上茶叶种类的不断增加,如何鉴别自己需要的茶叶几乎成为一门学问。而黄金桂茶叶的鉴别自然也需要掌握一些知识。黄金桂茶有“一早二奇”之誉。早,是指萌芽得早,采制早,上市早;奇是指成茶的外形“细、匀、黄”,内质“香、奇、鲜”。这个概括可以作为辨别黄金桂的一个重要标准。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首先,从外形上看。黄金桂茶叶的条索细长匀称,尖梭且较松,体态较飘,不沉重,叶梗细小,叶片很薄,叶片未采摘时颜色就已经偏黄。其色泽润亮,呈黄楠色、翠黄色或黄绿色,有光泽。所以有“黄、薄、细”之称。
其次,从内质上看。黄金桂茶叶的汤色金黄明亮或浅黄明澈。香气幽雅鲜爽,芬芳优雅,常带有奇特的桂花香、水蜜桃香或者梨香,滋味醇细,有回甘,适口提神,素有“香、奇、鲜”之说。
最后,从叶底上看,黄金桂茶叶的叶底中央黄绿,边沿朱红,柔软明亮。叶片先端稍突,呈狭长形,主脉浮现,叶片较薄,叶缘锯齿较浅。
![]()
饭后,冲上一杯浓香的黄金桂茶,不仅能生津止渴、口气清爽,更重要的是,黄金桂还有明显的预防蛀牙的功效。蛀牙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细菌侵入牙齿组织,酵素与食物中所含有的糖分起作用,产生蛀蚀牙齿的物质。这种可以蛀蚀牙齿的物质与细菌附着在牙齿上就会形成齿垢,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发生蛀牙现象。黄金桂茶叶中含有的多酚类具有能够抑制齿垢酵素产生的功效,所以吃饭之后饮用一杯黄金桂茶,可以防止齿垢和蛀牙的发生。经科学实验证明,人们多食用含有多酚类的食物,会减少蛀牙发生的概率。因此,饭后如果没有时间刷牙,为了预防蛀牙,饮用一杯黄金桂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此外,对于黄金桂的选购,有一点还需注意:黄金桂的干茶比较轻,而且颗粒不够紧,看上去的颜色稍微发暗。这些品质是黄金桂自身的特点,并不是质量较差的表现。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不要因为这些细节而影响了对上好黄金桂茶叶的鉴别。
本文来源:《茶道•茶经》,图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