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张瑾
“天下之大务,莫大于恤民”。古往今来,心里装着百姓安危冷暖,倾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是为官执政的大事。执政如是,金融工作的本色亦如是。
金融为民,消保先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金融工作中最贴近人民、与人民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标志着我国金融消保进入共建“大消保”格局的全新阶段。
一年多来,上海等多地金融监管部门纷纷签署金融消保合作备忘录,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沟通协作等配套机制,逐步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转变,将跨领域、跨部门问题纳入共同监管的轨道,区域金融消保工作合力逐步凸显,聚焦化解百姓急难愁盼的为民实招日趋细化。此次在申城发布的“为民办实事举措范例”便是一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上海金融监管部门打造金融消保领域民心工程的实践来看,多从群众难题入手纾困解忧,多从百姓不满之处抓起改起,办好与金融消费者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关键小事”,推动完善金融业为民办实事常态化工作机制,正成为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招硬招。
例如,以护民为核心聚焦源头治理,开展代销业务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梳理和排查代销领域存在的不规范现象和突出问题;多措并举整治规范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指导金融机构实质性审核识别借款人身份,妥善处理风险隐患。
又如,以利民为目标聚焦群众关切,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不断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持续开展银行业营业网点适老服务评价暨老年友好网点建设工作;推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完善银行网点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指导辖内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网点无障碍环境提升工程。
再如,以惠民为理念聚焦关键实事,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开展“睡眠保单”清理和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推动普惠信贷提质扩面;深化普惠保险创新,推出“沪惠保”“沪家保”“沪业保”“沪理保”等城市定制型普惠产品等。
一点一滴见初心,一枝一叶总关情。随着金融服务触达更深、更细、更广,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正不断得到妥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差异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需求、金融领域黑灰产的隐秘性以及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都决定了金融消保工作的复杂性。现阶段,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在制度完善、技术赋能、多方协同等方面持续深化,同时进一步从源头改善产品和服务,真正把惠民利民的“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推动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