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怀化老人球场被撞案,给所有“好心人”上了一课
近日,湖南怀化一小学内发生一起引人关注的纠纷:老人黄某送孙子上学后横穿正进行篮球比赛的操场,期间与打球学生倪某甲相撞,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医疗费2.6万余元,治疗期间,学生家长和学校垫付了3676.95元。事后,黄某将学生和学校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法院审理认为,篮球运动属于群体性、对抗性活动,合理范围内的身体碰撞属于正常现象。倪某甲在场地内进行运动,无法预见有人横穿球场,故不承担观察注意义务。而黄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意识到横穿篮球场存在潜在危险,却仍选择通过,属“自甘风险”行为,应自行承担90%的责任。该判决援引了《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自甘风险”原则,即自愿参加有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与者行为受损,不得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老人全责,学生无责,学校10%责任。
但此案真正值得普通人警惕的,是另一个细节:学生家长和学校此前垫付的3676.95元,不予退还。
这区区三千多元,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所有“于心不忍”准备垫钱的好心人脸上。它用冰冷的判决定下一条铁律:你的每一次垫付,都可能是一次“人财两空”的人性赌博。
若因对方受伤惨重就心生怜悯、主动垫付,无异于用个人的“道德感”去否定法律的“公正性”。这非但不会换来对方的感激,反而可能被对方抓住“你垫钱就说明你理亏”的把柄,成为其继续纠缠的筹码。本案中的老人,在明确自身全责后仍将学生与学校告上法庭,其行为已远超“维权”范畴,近乎于“碰瓷”式的道德勒索。
此案并非孤例。
在汝州法院审理的一起滴滴公司向注册司机追偿垫付医疗费案件中,滴滴公司出于人道关怀为受伤司机垫付了13000元医疗费用。
然而,当司机从责任方获得全额赔偿后,并未主动返还滴滴公司垫付的款项,最终滴滴公司不得不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法院在该案中明确表示,当受损方已通过责任方获得足额赔偿时,应向垫付方返还相关费用。
不仅个人垫付面临风险,即使是医保基金垫付,也同样面临追偿问题。
在江苏省灌云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追偿权纠纷案件中,医保基金为被保险人垫付了医疗费用后,向侵权人提起了追偿诉讼。
案件起因是甲受雇于乙在某茶园采茶时,被蜱虫咬伤并感染病毒住院治疗,产生医疗费14.37万元,其中医保基金报销6.51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双方的过错甲承担20%的责任,乙对甲的损失承担80%的责任。
医保基金管理中心随后提起诉讼,要求乙按照在其侵权案件中应承担的80%比例,返还医保报销费用5.21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本就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只有在第三人不支付或无法确定第三人时,医保基金才会先行垫付,且垫付后有权向第三人全额追偿。
最终经法院调解,乙认可自身责任,同意按80%的比例向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返还5.21万元。
无论是滴滴公司垫付医药费后不得不打官司追讨,还是医保基金向侵权人成功追偿,都揭示了一个冷酷的现实:一旦你开了垫付这个口子,想拿回钱,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和诉讼成本。
“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这句俗语在此刻显得尤为深刻。在责任清晰的意外面前,最负责任的做法是坚守法律程序,让责任的归责任,道德的归道德。你的“心软”和“怕麻烦”,很可能是在用自己的钱,为对方不守规则的行为和贪婪的人性买单。这不仅损害自身利益,长远看,也是在助长“谁受伤谁有理”、“我弱我有理”的不良社会风气。
依法办事,才是最大的清醒和负责!
面对类似事件,普通人应有的觉悟是:第一时间报警、固定证据,明确责任划分。 这是一切后续行动的基础。在责任认定前,谨慎垫付。 如有必要,可通过交警或保险公司等正规渠道处理,避免私人间的现金往来。若法律判定无责,坚决不承担经济责任。 你的善良,可以留给真正讲道理、守规则的人。
法治社会的进步,正体现在这些“不合情但合理”的判决中。它告诫我们,不必在每一起纠纷中都扮演“老好人”。有时候,依法办事,“冷酷”一点,既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是对规则和社会公平最大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