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悦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营养科,技师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 硕士
擅长:血液病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饮食宣教、营养评估等。
文章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营养科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
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被重视。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1
儿童青少年肥胖有据可查
随着全球儿童肥胖症患病率的不断增长,肥胖症相关代谢异常呈现低龄化趋势。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而在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由此可见,低龄化肥胖问题不容小觑,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
2
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 代谢异常疾病:肥胖儿童青少年在儿童青春期即有可能合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异常疾病。且如果不积极干预,成年期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高。
※ 心血管系统受损:肥胖可能导致动脉内膜脂肪堆积和纤维斑块形成,甚至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就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会增加成年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早发风险。
※ 呼吸系统问题:肥胖可能会使儿童青少年出现打鼾症状,严重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肝脏疾病: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骨骼和关节问题:肥胖会增加下肢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疼痛、骨关节炎、对齐不良甚至骨折。
※ 生殖系统发育受影响:肥胖女童更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男童更容易出现阴茎、睾丸发育不良等疾病,甚至影响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 心理障碍: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等行为问题。
3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肥胖呢?
(1)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筛查超重肥胖的标准计算方法,即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根据有关行业标准,对于7岁以下儿童,可以性别年龄别BMI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方法(WS/T 423—2022);对于6岁-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可以性别年龄别BMI作为筛查超重与肥胖标准(WS/T 586—2018),详情可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
(2) 人体成分分析
除了BMI,还可以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身体成分。它可以测量脂肪含量、肌肉量、水分比例等指标。例如,一个孩子的BMI可能处于正常范围,但如果脂肪含量过高、肌肉量不足,也说明身体成分存在问题,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运动和饮食调整。
4
肥胖儿童青少年如何进行体重管理
儿童青少年肥胖症需在不影响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实现减重、增肌目的。行为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是首要治疗手段。
(1)调整饮食结构,合理选择食物
饮食总体原则是保证儿童青少年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做到食物多样,营养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奶类、全谷物和豆类及其制品,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肥胖超重儿童需注意以下要点:
※ 控制脂肪的过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并避免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相对低脂、低糖、低盐、高蛋白、适量纤维素的食物。
※ 尽量减少零食、加餐及快餐食品,限制甜食及含糖饮料。另外,3岁以下避免添加糖,4岁及以上限制添加糖。
※ 纠正错误的饮食习惯,鼓励不要过食,细嚼慢咽。
![]()
(2)鼓励多样化运动
※ 6岁以下儿童强调户外活动,每天至少保证180分钟的各强度活动,其中60分钟为中等至高强度身体活动。
※ 6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且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3天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及增强肌肉和骨骼健康的锻炼。
![]()
(3)减少久坐
肥胖儿童青少年需要减少久坐,2岁以下避免电子产品,2~5岁建议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少于1小时,6~17岁儿童青少年每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限制在2小时内。
(4)充足睡眠
确保早睡,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建议6~12岁每日睡眠时间9~12小时,13~17岁青少年每日保持8~10小时睡眠。维持规律的睡眠-觉醒作息时间。必要时采取心理支持与放松训练。
(5)定期监测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腰围、生长曲线,并评估体重状况。
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懈坚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营养科门诊可以为您和您的孩子提供专业的营养状况评估和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指导。 团泊院区营养科门诊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 营养科联系电话:022-23608209、022-23909348。
参考文献:
[1]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J].卫生研究,2024,53(03):363-367.
[2] 张思玮.儿童青少年肥胖 一个被低估的公共卫生挑战[N].医学科学报,2024-12-20(004).
[3] 潘锋.防治结合是解决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关键[J].妇儿健康导刊,2024,3(23):4-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 肥胖症中国诊疗指南(2024年版)[J]. 协和医学杂志.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
[6] GBD 2019 Risk Factors Collaborators. Global burden of 87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Lancet, 2020,396(10258):1223-1249.
[7] WS/T 423-2022,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S].2022.
[8] WS/T 586-2018,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S].2018.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10 月 22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404566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