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今年的霜降节气还没有到,可是这气温是真的低了很多,都感觉冬天已经到来了!
这两天公司的很多同事都再说,他们家都开始烤火了,而且秋衣秋裤也穿上了!
![]()
而今年才农历的九月初二,往年这个时候在南方都还是缸入秋,但是今年由于气候反常,秋季特别短,所以冬天冷得也早!
听老一辈人还说,“最怕九月初二雨”,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下雨又有哪些预兆呢?老祖宗留下的5句谚语早已说透其中预兆。
(1)“九月初二雨,棉花泪汪汪”!
此话就道尽了农人的无奈,在过去此时江南的棉花正是采收的关键期,雪白的棉絮最忌阴雨潮湿。
雨水浸染会让棉絮发黄霉变,品质一落千丈,辛苦一季的收成便打了折扣。
就像农人说的:“棉桃见雨就耷拉,摘下来也卖不上价”,这直白的描述里藏着对收成的珍视,同时也暗含着此时下雨,往往后面都没有好天气,阴雨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对秋收造成影响!
![]()
(2)“九月初二淋,季秋雨雪多”!
老话也说了“秋雨多不多,就看九月初”,而在民间还有“不怕初一淋,就怕初二阴”,也道出了九月初下雨不是好预兆!
而这句谚语就揭示了天气的连锁反应。古人发现,初二的雨水往往带着冷空气南下,若这天降雨,后续很可能阴雨连绵,甚至提前迎来降雪。
东北就有“九二雨雪飘,来年收成薄”的说法,持续湿冷会让未收割的玉米、水稻遭受冻害,秋播的小麦也难出苗。
这不是迷信,现代气象也发现此时降雨常预示冷空气活跃,易引发持续降温。
(3)“九月初二雨流流,秋冷霜月穿上棉”!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而这句精准预判了降温节奏,在入秋后如果降雨多,气温下降也快,今年我国很多地方的气候就是这个特征。
农历九月本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但初二下雨往往意味着“秋寒早至”,即可能是“冷秋”,同时意味着冬天冷的早。老一辈就会赶紧翻出棉衣,还得给牲畜备足越冬草料!
(4)“九月初二雨,皮匠老婆穿新衣”!
在古代多土路,雨天泥泞难行,鞋子磨损得特别快,修鞋的皮匠生意自然红火。“穿新衣”是形象的比喻,说明当年的冬天冷,雨雪也多,很多人购买新鞋子和衣物等,家里收入多了,日子宽裕了。
![]()
相反,如果这天是大晴天,就预示后面晴暖为主!在民间就有“九月初二晴,皮匠卖老婆”的说法!
这就像现在雨天修车店生意火爆一样,天气悄悄影响着行当兴衰。
(5)“九月初二雨,来年农夫愁白头”!
这句话则点出了长远隐忧。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就记载:“九月初二雨,则冬少雪,春多旱”。
秋雨打乱了土壤墒情,冬季雨雪少,来年春耕就容易缺水,庄稼长势受影响。江南的“九二雨,谷仓虚”也印证了这种担忧,足见古人对气候规律的敏锐洞察。
如今虽有精准气象预报,但这些谚语仍不过时。它们不是绝对的预言,而是农耕时代“看天吃饭”的生存指南,藏着顺应自然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九月初二,我家乡前些天还是阴雨天气,今天就开始转晴了,而且在明天还是很特别的日子,那就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到了!
这一天对后面天气也有影响的,比如“霜降晴,冬不冷”,霜降当日晴朗,预示冬季气温偏高,风雪较少,属于“暖冬”特征。
还有“霜降晴,风雪少;霜降雨,风雪多”,晴天关联冬季干旱,雨天则预示多风雪寒冬。你家乡今天的天气如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