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简称“云”、“滇”,菜系称“滇菜”,代表文化为“滇文化”。东与黔、桂为邻,北与川蜀相连,西北紧依西藏,西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紧毗邻,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中国的“旅游天堂”。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独特且多样,自古有元谋文化、古滇国文化、南诏国文化、大理国文化、普洱茶文化、多民族文化、茶马文化、滇剧文化、旅游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多民族饮食文化等等。
历史上形成的“南人做米,北人做面”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南方人大多“以米粉做面”。“大杂居,小聚集”的多民族形态让云南的饮食文化更具多样性,更为丰富多彩。云南人爱吃的面,虽然没有北方面食的粗犷和筋道,但也有自己软滑柔韧的鲜明特点。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云南的十大名面,打卡云南,不容错过的美味!
![]()
过桥米线,云南最具代表性面食之一,云南王牌特色小吃。米线是一种广受大家喜爱的风味小吃,以其制汤考究,滋味鲜甜清香,咸淡相宜,而广受大众青睐。米线在广东叫米粉,在广西叫线粉,选用优质大米经过发酵磨浆,澄滤,蒸粉,挤压,煮制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米线细长、洁白、柔韧,且吃法多样。
云南招牌过桥米线,以其制汤考究,做法特别,滋味鲜甜清香,咸淡相宜适口,而成为云南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吃的时候用大汤碗盛鸡猪骨熬成的浓汤,汤表面有一层油,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然后将切得极薄的猪脊肉片,猪肝片,鱿鱼片,鲤鱼片等放入汤内,用筷子轻轻搅动,使之烫熟,再放入豌豆尖儿、韭菜、豆腐皮等,最后放入提前汆烫好的米线,就可以得到一碗家常版的过桥米线了。
米线为何要加“过桥”二字?过桥又是由何而来?相传在清朝时,云南滇南蒙自县的南湖之中有一个小岛,环境清幽,有一秀才为了赶考,专门在此读书。秀才有一个贤慧又勤劳的妻子,经常煮他爱吃的米线,并亲自给他送去。但因为他家离小岛比较远,而且必须走过一道长长的桥才能到达,所以妻子每次送来的米线都因为路途较远,到地方就凉了,不仅影响口感,也容易发涨起坨。
有天中午,妻子念秀才读书之苦,就顿了一只又肥又壮的母鸡。母鸡炖好后,一层厚厚的鸡油覆盖在汤上,十分鲜香,妻子把鸡肉和鸡汤装入罐中,正准备给秀才送去。忽然有人有事唤她,等妻子急急忙忙办完事情,回来已经很晚了。妻子害怕所做饭菜着凉,就尝了一下,发现鸡汤还热的烫嘴。赶紧带上瓦罐,带上米线,穿过小道,走过长桥,去给秀才送饭,到了之后将米线往鸡汤里一放,然后捞出来放在碗中,秀才吃了十分满意。
从此之后,每当送饭,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熬熟成清汤,上覆一层厚厚的鸡油,米线在家烫好,加上配料,到岛上后遂用滚油烫熟,米线瞬间变的鲜香可口。至此以后,尽管秀才的妻子天天还要穿小路,过长桥给秀才送饭,但因厚厚的鸡油层将汤盖得严严实实的,秀才便能顿顿吃上鲜热滚烫的米线。后来此方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效仿。有人还将切得薄薄的生鱼片、生肉片,放入汤中烫熟,再加米线和菜就汤吃,更增加了米线的独特风味。因为到小岛上给秀才送米线要经过一座长桥,同时也为了纪念妻子送饭这件事,秀才便把这款好吃的米线起名“过桥米线”。
现在的过桥米线,用料比过去更讲究,制法也更加精细。其中汤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用鲜杀的活鸡、活鸭、云腿、筒子骨等,将其一并熬成浓郁的鲜汤。再配好猪肝片、火腿片、鱼片、肉片、鸡肉片、海鲜等肉类食材。再配上豆腐皮、草芽、豆芽、豌豆尖、葱花等鲜生素菜。就餐时取大汤碗,盛入滚烫的热汤,根据先荤后素的顺序,一一快速下到汤中,用筷子快速拨动,烫熟为止,再加入米线和所用调料,便可大快朵颐、大饱口福了。
![]()
巍山一根面,又叫扯扯面、长寿面。这种裹着香油的面条,像金字塔似的堆绕在托盘中,摆放在开水锅边,一边拉扯一边放入锅里,煮熟之后,捞入碗中,配上鲜美的汤汁和其独有的酱料,细腻滑嫩,口齿生香。传说巍山“一根面”是当年巍山大马帮走南闯北时所创,马帮里一个机敏的年轻小伙在外面学习拉面技艺时带回来的。
如今的巍山一根面,保留了北方拉面的筋道顺滑,又有巍山美食的独特香味。在巍山吃一根面,坐在店里等待时可以目睹“一根面”的烹饪过程,先饱眼福后饱口福。
在首届巍山小吃节上,巍山拉面高手苏光明在云南省餐饮协会的组织安排下,带领他的助手仅用半个多小时便扯拉出长约1704 米的“一根面”,成功申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制作巍山一根面,首先面粉要好,要用适度的盐水来和面,再把和好的大面团搓揉成约筷子粗细的一根面,均匀地盘在一个大盆中,刷上香油,防上面与面之间粘连。环绕在木盆里的“一根面”要盖上潮湿的纱布“饧”三小时以上。下锅时“扯面”,站在水沸的锅边,拉起盘内饧好的面头,用均匀的速度和适中的力道将一根面扯成毛线粗细的面条,顺势下入锅中,煮熟后把面捞入碗中,浇上提前制好的肉汤,加上“帽子”,放上香菜、葱花、蒜泥、辣椒、酱油等佐料,一碗好吃的“巍山一根面”就做好了。
在巍山,许多人家亲朋相聚、合家团圆时,总喜欢用一根面来“扯面汤”。人们一字排开或围成一圈,将面越扯越细。离灶头最近的人将面条粗细弄匀称后直接下锅。面条煮熟捞出,盛碗浇汤料,一家人从头扯着吃,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就这样一根面将全家人的心连接在了一起,热闹的气氛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化作了一根面的浓浓香味。一碗面是一根,一锅面是一根,一家人吃一根,一百人、一千人吃的还是一根……
东川面条,其历史悠久,已有数百年的传统制作工艺,是东川当地传统名特优产品,被誉为“东川三宝”之一。
东川面条是用天然优质的山泉水和面,也就是当地的“牯牛”清泉水,配以纯小麦粉精制而成。东川面条,下锅不浑汤、不断条,口感柔软细腻,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美味面条。
东川面条现在是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东川因独特的水质、土壤和立体气候的条件,被誉为昆滇的“面条之乡”。
东川面条更是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生产环境及水资源的特殊性,所加工的面条清洁卫生、口感滑爽、外观整齐、品质高、无色素和不含添加剂等优点。所制面条还可以加工做成翡翠四喜面、豆豉凉面、港顺珍珠面、香酥面等美味面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