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米缸总装七分满,母亲说满则潮气难散,米易霉变。后来翻旧书见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才恍然悟得:米缸的分寸,亦是人生、家国的标尺。“多” 本无错,错在失了本真、过了界限,便成了 “不善”。那些埋在史卷里的人和事,早把这道理写得明明白白。
![]()
一、鹿台的烟火
商纣总嫌 “不够”:玉器满宫仍征玉工凿新,酒饮不尽偏挖酒池让男女裸逐,宫殿成群仍筑千仞鹿台储尽珠玉。他以为 “多” 是威严富贵,却不见百姓田荒灶冷、白骨堆路。周武王兵至时,纣躲进鹿台自焚,那些 “多” 出的珍宝,全成了烧身的柴。
《尚书》载祖伊劝谏 “惟王淫戏用自绝”,纣却反问 “我生不有命在天”。他不知天命无常,多欲终会自毁根基。正如《史记》所言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多到忘了百姓饥寒,再金贵的东西也会变味。
![]()
二、秦律的竹简
秦始皇统六国后总怕 “不稳”,律法越订越多,竹简堆得比山高:踩田要罚、劝架不力要罚、夜灯过晚也要管。官吏持律巡查,百姓吓得不敢出门,田苗荒芜、家中断粮。终有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群起而反。
《韩非子》云 “法莫如显”,可秦律苛酷到 “刑九而赏一”,终致民怨沸腾。《商君书》虽提 “治国刑多赏少”,却忘了律法本为治世,多到逼死百姓,再严的法也护不住江山。
![]()
三、金谷的落花
晋朝石崇总爱 “比阔”:人有一园,他建金谷园,亭台胜皇宫;人用银器宴客,他用金器,厕所都摆香料。他以为 “多” 是体面本事,却为争富杀献歌美人,为保财与权贵死斗。赵王伦抄家时,石崇临刑才叹 “我为财物死”。
《道德经》早警示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苏轼亦云 “不义之财不可取”。石崇的悲剧,正是 “多藏必厚亡” 的注脚 —— 多到丢了人心,再多富贵也留不住性命。
![]()
鹿台的火、秦律的简、金谷园的花,说的是同一个理:“多” 非错,错在把 “多” 当目标,忘了最初的 “善”—— 治国要顾百姓,做人要守本心,器物要趁实用。
《论语》“过犹不及”,《格言联璧》“多欲则险,寡欲则平”,恰如老家的米缸,七分满则米鲜人安。史卷翻到今日,道理仍未老:少些贪多的念,多些守度的心,才离 “善” 更近。这道理简单,不过是让人守好分寸,看重那些实在的本真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