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骗出来缅东,在园区回不来,快被打死了,帮我报警。 ”2024年11月,广东中山打工的张先生收到儿子阿立从缅甸发来的支付宝求救信息。 这条消息后还附了一句警告:“别用微信,被发现会被枪打死。 ”手机那头,21岁的阿立蜷缩在缅甸妙瓦底电诈园区的角落,背上布满鞭痕,一只耳朵因殴打导致耳膜穿孔,深夜疼得无法入睡。
![]()
阿立的噩梦始于一场“朋友”的骗局。 2024年7月,相识七年的好友阿续向他推荐广西北海的工作,承诺月薪6000元包吃住。 急于换工作的阿立心动了。 抵达北海后,阿续却改口称岗位已满,转而怂恿他去泰国“做客服”,宣称月薪更高还有提成。 阿立没有护照,阿续却拍胸脯保证“包办”。 结果,所谓的“办护照”成了偷渡,一行人经越南潜入泰国边境,最终被持枪者押送到缅甸妙瓦底的电诈园区。
![]()
在园区,阿立沦为电诈流水线上的工具。 公司要求每10天上报一次业绩,每月集体目标高达100万美元。 他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白天机械地拨打电话行骗,晚上则面临残酷体罚。 一次,因当月业绩仅20万美元,看守抡起电棍对他猛击,导致他耳膜穿孔。 鞭打更是家常便饭,他偷偷发给家人的照片里,后背布满深紫色伤痕,皮肉外翻。
阿立的遭遇并非个例。 在妙瓦底,这个与泰国仅一河之隔的“电诈地狱”,暴力是维持运转的法则。 33岁的回国人员林伟曾亲历缅北“腾龙”园区,他描述:每天工作16小时,橡胶棍打五六十下是常态,“有人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第二天根本下不了床”。 完不成任务? 电棍伺候,痛感远超棍击。
![]()
阿立的父亲张先生得知儿子处境后,几乎崩溃。 他在中山工厂打工,小儿子学费每年数万元,80多岁老父亲又重病需照顾。 绝望中,他组建了一个特殊微信群:爱心人士、记者、警方和社交平台代表挤在群里,24小时接力传递线索。 2025年8月6日晚,群里突然炸开消息,老家派出所来电:“阿立出园区了! ”电话那头,儿子声音嘶哑:“爸,我活着出来了。 ”
这场救援背后,是一场横跨中缅泰三国的剿诈风暴。 2025年初,三国切断妙瓦底供电网络,边境五个供电点被掐断,园区用电量骤减一半。 2月,61名受害者被救出,包括39名中国人;3月,620名中国籍涉诈人员被遣返;至7月,累计5400名中国人从妙瓦底押解回国。
![]()
行动甚至改变了区域生态。 泰国副总理普坦透露,断网断电后,电诈团伙活动锐减。 缅甸政府军直接开进园区抓人,泰国负责边境拦截与遣返程序,中方则接收人员、深挖犯罪链。 三国还共享诈骗团伙IP地址,封锁虚拟货币洗钱通道。
如今,阿立正在办理回国手续。 他没有手机,父亲仅能通过警方零星得知进展。 但张先生记得儿子电话里那句带着哭腔的“爸”:“能听见他声音,就够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