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中亚大地,一个小小的村落里,藏着中国人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那里的人们操着纯正的陕西话,守着清朝的老规矩,足足与外界断了音讯一百多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位陕西学者上门,他们的第一反应竟是打听大清的近况。
![]()
清末陕甘回变促外逃
说起这个“陕西村”,得从清朝中后期那段动荡日子拉开话头。那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列强步步紧逼,中国门户洞开,国内又闹起了内忧外患。清政府腐败无能,苛捐杂税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陕西、甘肃一带,回族同胞聚居,本来日子就紧巴巴的,可地方官吏还变着法盘剥,粮价飞涨,田地荒废。终于,矛盾爆发了。1862年,陕甘地区回民揭竿而起,这场起义史称陕甘回变,规模不小,波及大片地方。
起义军中,白彦虎是位关键人物,他出身陕西回族家庭,早年就对清廷的压迫积怨已深。队伍迅速壮大,从渭南到西安周边,攻占了不少村寨和堡垒。起义者们喊出的口号,直指土地和生计问题,吸引了大批贫苦农民加入。清廷慌了神,调集兵马镇压。起初,起义军势头猛,围困西安城池,城外营寨连绵,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可清军也不是吃素的,1868年,左宗棠奉命率湘军入陕。
湘军火力强,装备精良,起义军多是农夫出身,武器简陋,渐渐支撑不住。1870年,平凉一战,起义军筑垒顽抗,可炮火轰鸣下,防线崩塌。接着1873年肃州决战,更是压垮了残部。白彦虎见大势已去,率领数千败兵西撤,翻山越岭,穿越戈壁,直奔中亚。队伍里多是陕西籍回民,携家带口,沿途风餐露宿,损失惨重。到1877年,他们终于抵达伊犁河谷,那地方如今属哈萨克斯坦,沙俄控制区。沙俄当局见他们人多势众,又是难民,就默许他们在当地落脚。
这些陕西人聚族而居,开荒种地,渐渐形成村落。为什么叫“东干人”?称呼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德探险家对中国西北回民的叫法,后来苏联政府沿用,方便管理中亚的回族移民。
东干人定居后,语言不通,风俗差异大,只能自成一隅。村子建在河谷洼地,土屋简陋,靠天吃饭。清政府忙于内乱,外逃之事也没追查太严。沙俄边疆松散,管得不多,东干人就这样扎下根来。他们的迁徙,本是乱世求生的无奈选择,却意外铸就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社区。
![]()
封闭村落问大清况
东干人安顿在中亚后,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外面世界翻天覆地,他们却守着老一套。村落散布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几十户人家,互为婚嫁,血脉相连。语言是陕西关中话,纯正得像刚从西安街头捡来。房屋格局仿陕北窑洞,厚墙低门,冬暖夏凉。饮食上,大饼羊肉,酸菜炖菜,一水儿西北味儿。婚丧嫁娶,全按清代礼仪走,新人拜堂,纸钱焚烧,画押签字,这些旧习代代传。
为什么这么封闭?一来地理偏僻,交通不便,二来沙俄到苏联时期,边疆管控严,外人难进。村里没学校,没报纸,消息全靠口耳相传。商队偶尔路过,换点布匹茶叶,可聊的也就是庄稼收成。东干人自给自足,种麦养羊,日子虽苦,却稳当。苏联时代,政府推行集体农庄,东干人勉强融入,但文化上仍旧独树一帜。1942年,苏联正式用“东干”统称这些回族移民,村子也被当地人叫“陕西村”,因为风俗太像陕西了。
![]()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国杰在研究苏联中亚民族史时,偶然看到外籍学者的论文,提到一群操陕西话的东干人。他好奇心起,1990年左右,专程赶赴哈萨克斯坦实地考察。进村后,东干人热情接待,用陕西方言拉家常。王国杰一介绍自己是中国陕西来的,村里老人眼睛亮了,直问大清如今怎么样,还提左宗棠健在没。大清1912年就亡了,左宗棠1885年故去,可东干人祖辈的记忆,就停在陕甘回变那会。从1877年迁出,到王国杰到访,足足127年,村子与外界断了音讯。
他们的历史认知,就卡在清末镇压前后。起义失败,西逃求生,之后再无新消息。
![]()
历史苏醒续中俄情
王国杰在村里住了些日子,逐户走访,记录口述史。老人讲起祖辈的刀兵生涯,农人演示旧时耕作,王国杰一一记下。回国后,1991年,他发表文章《苏联有个陕西村》,详述东干人的迁徙和文化保存。
文章刊出后,东干人与祖国的联系渐渐拉近。九十年代起,部分东干后裔返乡探亲,踏上西安古城墙,触摸秦砖汉瓦。村里通了电灯,添了电视,孩子们学普通话,老人知道清亡的消息和新中国的成立。虽说村子还偏僻,但变化不小。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东干人融入当地社会,可陕西味没淡。
![]()
如今,东干人后裔有几千人,散居中亚,多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村子虽小,却成旅游点,陕西游客去串门,感觉像回家。
东干村是段苦难史,也是段希望史。从陕甘回变的外逃,到封闭百年的坚守,再到新时代的苏醒,它串起中俄两国的民间情谊。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