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鲁南那片地儿,20世纪头几十年里,有那么一个女人,她没个正经名字,从小到大就叫大脚,后来嫁人叫张大脚。她生在1875年,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兄弟姐妹七个,爹早早没了,妈一个人拉扯一大帮子人。家底薄得像纸,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她从小就得下地干活,帮着家里挣口吃的。有时候还得去街上买点东西,补贴家用。因为老干重活,她的脚没缠小脚,长得又大又实,大家就这么叫她大脚,父母也不识字,没给她起个正式名儿。
清朝光绪那会儿,家里遭了灾,父母带着一大家子逃荒,颠沛流离,最后落脚在济宁。到了济宁,日子也没好多少,她继续干农活,捡柴火、耕地啥的。1896年,她21岁,嫁给了济宁城东八里铺的张书太,从这儿起大家叫她张大脚。婚后没多久,她生了个闺女,但张家要传香火,她就帮丈夫娶了个妾,后来妾生了个儿子,叫王钧。她在张家管里外事儿,带孩子、操持家务,还得帮着地里忙活,显示出她那股子泼辣劲儿。
1905年,张大脚30岁,丈夫张书太没了,她成了寡妇,得自己养儿女。那年头,娘家靳家倒开始起势了。她有两个弟弟,靳云鹏和靳云鄂,早年因为家里穷,投了军,去了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的新建陆军。俩兄弟肯学,进了好几次军校,慢慢爬上去。靳云鹏得段祺瑞赏识,和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一块儿叫皖系四大金刚,1902年就当了北洋军政司参谋处提调。靳云鄂从底层干起,当了班长,进了保定参谋学堂速成班,出来后管清军驻清江浦陆军第十三混成旅的参谋事儿,负责全军训练。
![]()
靳家一下子出了俩大官,风光了,但男人们都在外头,家里没人管。张大脚从小吃苦,性格硬朗,就被拉回去主事儿。她接手靳家家务,弟弟们从军里寄钱回来,她拿来置产业。先在邹县望云村买了12顷地,打基础。然后她用各种法子攒钱,高价卖粮,低价买地,放高利贷,租地盘剥。她雇人盯着佃户干活,收成得准时交,欠了就上门要。有欠租的,她带人砸门,牵牲口,封灶台,甚至打人,逼得一些农户家破人亡。这样的手段让她家土地越滚越多,30年里攒了280顷,主要在济宁东边的泗河两岸,到邹县西边,还伸到兖州和滕县。
她管这些地,建了好几个庄子,邹县望云一个,兖州娄庄一个,济宁郑庄和吴家湾各一个,便于看管。她常去巡视,查账,盯劳作。1912年,民国成立了,袁世凯当了临时大总统,靳云鹏在段祺瑞帮衬下,当了第五镇统制,很快就升北洋军第5师师长。1913年,他代理山东都督,得了陆军上将军衔。靳云鄂在辛亥革命里当北洋第一军参谋,1912年升北洋第二路备补军混成团团长、陆军第八混成旅第二团团长。这些官位带回更多钱和势,张大脚加速买地,吞并田产,趁灾年低价抢,欠贷就直接收地,害了不少农户破产。
![]()
弟弟们当官,让靳家在地方上横着走。张大脚借这势,在邹县作威作福。有回,邹县知县处理个雇工挨打的事儿,得罪了她,她直接跑到县衙骂人,逼那知县卷铺盖走人。没多久,靳家一个姓高的亲戚当了知县,从此靳家在邹县说一不二。八里铺那条路,从西门到县衙,全是靳家铺子。她家成了鲁南大户,土地最多,县长上任得先去拜她,递名帖,巴结着。
1922年,她买了济宁测河北岸郑庄的一个庄园,济宁玉堂酱园股东闹掰了,卖给她。她给起名叫延福堂,图个福气长长久久。靳云鹏下野后,用这名儿在租界买宅子,捐钱。靳家大本营从邹县望云搬到济宁郑庄。这庄子大得很,主房三进院,明暗八个大厅,东西两边厢房。大厅后头堂楼,上下各五间。堂楼后花园,东边假山,西边凉亭,小桥流水,荷塘竹子。西院两个跨院,一个闺房,一个书房。她觉得不够大,又扩了东边牲畜院,西边粮仓和厨房院,总共近百亩。
![]()
延福堂有400多间屋子,牲畜院养200匹骡马,160多头牛驴,600多头猪羊。粮仓常年存1200多万斤粮,在民国那会儿算顶尖大户。张大脚怕土匪抢,通过弟弟关系,弄了100多支长枪,10多支短枪,拉起十多人的护卫队,看家护院。她还在郑庄村北建土圩子,望云村建四合楼,角上安炮楼,防着盗贼。
靳家地多,招了不少佃户种。她对下人有时给点赏,遇灾或急事儿偶尔松口,甚至给粮帮度难。但对欠债的狠得很,欠粮跑路的,她带人抄家,轻的抢猪羊封门,重的打人抓人,害得几十人倾家荡产。她就这样滚雪球,家业越来越大,在邹县兖州济宁三地称霸。新县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延福堂递名帖,送礼,怕得罪她这土皇帝。
不过,好日子没一直下去。1921年12月27日,靳云鹏和张作霖、徐世昌闹矛盾,在奉系、徐世昌、交通系夹击下,辞职下野。他没心思再混政坛,去了天津英租界陈锡舟办的佛教居士林。张大脚受他影响,也开始信佛。她代表靳家,在邹县出钱建乡农学校,修附近道观、城隍庙。
![]()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靳云鹏儿子靳怀刚参加抗日,她支持他。先在望云村住,用油印机、黑板、汽灯办夜校,给雇工、佃户、青年农民讲抗日。后来转到邹县城,下乡宣传,到滕县、兖州发展组织,还去东部山区看地形,打算建抗日武装。1939年,靳怀刚当山东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敌后根据地缺东西,八路军五师卫生部急需药,他找家里要,张大脚给了价值4000多块的药。
![]()
就这样,延福堂靳家名震鲁南,张大脚在济宁、邹县、兖州三县几乎就是土皇帝,县长们上任都得先给她磕头似的。1946年,抗日结束没多久,尧山县委发动三县农民斗争她,开两万人大会。20多名受害佃户上台说她罪行,她当场被抓,判刑坐牢。靳家土地财产全充公,分给当地人。
![]()
几年后她出来,靳家没了庄园地,她寄住在韩姓姨家,靠纺线过日子。新中国成立前,她去北京,住闺女家,1953年病死。她一辈子没名,死后闺女为墓碑给她取了靳云鸽。
鲁南那时候,地主横行,她算典型,土地多得吓人,权势大到县官都得低头。但最后,土地革命一来,一切都翻篇了。她从穷丫头到土皇帝,再到晚年落魄,反映出那段历史的乱和变。接地气点说,她不是啥英雄,就是个会抓机会、会下狠手的管家婆,靠弟弟们当官,攒家业,压榨佃户。那些被她逼得家破的农户,才是真苦。现在看历史,得记住这些教训,别光看表面风光,得想底层人怎么过的。她的故事,在邹县兖州济宁流传,提醒大家,权势再大,也得看时代风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