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先用手试着握住我的手掌,不急,咱们多试几次。”在裕安区城南镇渡槽村王克俊老人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柴礼明正俯身为老人做手部康复训练。对于这位半失能老人而言,看似简单的握掌动作,需调动全身气力——肌肉老化带来的无力感,曾让他连自主用餐都成奢望。“每天练握力,后期就能试着用适老餐具吃饭了。”柴礼明一边指导,一边向老人家属叮嘱康复要点。
![]()
这温暖的一幕,是裕安区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裕安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高龄、失能、残疾等困难老年人群体“急难愁盼”,通过精准评估、科学改造、精细监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养老院般的温暖”,为居家养老注入“幸福密码”。
年近八旬的文良福,多年前因意外摔伤后卧床不起,行动不便的他让家庭一度陷入困境。转机始于裕安区民政局的上门走访——工作人员不仅为老人添置了多功能护理床、轮椅、适老餐具、感应灯、床头呼叫器等适老化用品,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安排护理人员上门服务。“那时候真不知道怎么办,现在有了这些设备和贴心服务,晚年生活有人疼、有人管!”老人的老伴许光霞拉着村委委员朱克勤的手,眼眶泛红。
![]()
朱克勤是渡槽村老人们口中的“小棉袄”。在她负责的片区,4户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都已完成适老化改造。“多跑一趟路、多问一句话,就能帮老人解决大难题。”她告诉记者,村里会定期跟踪改造后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维修、更换等问题,让服务更贴民心。
![]()
民生工程的落地,离不开精准化的制度设计。裕安区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负责人张务胜介绍,裕安区高位推动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构建起“需求评估—方案制定—规范实施—监管问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在需求端,民政部门通过集中宣传、上门宣讲等方式扩大政策知晓度,联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建评估团队,逐户走访摸清老人助行、助浴、助厕等实际需求,分类建立台账,确保“一户一档、需求清册”。改造中,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一户一案”,区分基础类和可选类项目,基础类项目聚焦“安全便利”,每户补助不超过3000元,实现“应改尽改”。可选类项目则尊重家庭意愿,提供个性化改造选择。
![]()
为保障改造质量,裕安区落实评估、实施、验收、审计“四步走”流程。施工完成后,先由老人或家属签字确认,再由第三方机构现场验收,最后通过第三方审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同时,区民政部门带队上门督查,并开通智慧监管微信小程序,实时查看安装地址、施工进度、服务内容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监管。施工方张贴的“改造服务清单”和“售后服务联系卡”,更让老人和家属吃下“定心丸”。
据了解,自2021年启动适老化改造工作以来,裕安区已完成近23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025年,结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该区持续发力,已安排家庭养老床位645张,为1158户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区2021年建成的智慧养老综合监管平台,2023年完成优化升级后,实现老年助餐、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服务“一网通办”,让养老服务更智慧、更高效。
适老化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人心。在裕安,越来越多的困难老年人家庭通过改造,实现了“居家养老有尊严、生活照料有保障”的心愿。这场关乎“夕阳红”的民生工程,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厚度。
来源:六安新周报融媒体记者 廖小川 程继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