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7岁男子吃饭时一个小小疏忽,竟要切肝保命?上海医生开创全球首个案例成功治愈,警惕!

0
分享至

来源:新民晚报

“只是一根鱼刺,怎么会跑到肝里去?”

37岁的李先生(化名)至今仍难以相信,这根藏在体内半个月的“隐形杀手”,竟险些让他陷入生命危险。

半月前,李先生在没有明显感觉的情况下,不小心吞食了一根鱼刺。几天后,他陆续出现腹痛、发热、畏寒等症状,体温一度高达40℃。在当地医院,医生诊断为“肝脓肿”,并给予抗炎、补液及穿刺引流治疗。可高烧反复、腹痛难解,始终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

直到进行CT检查时,医生才惊讶地发现——肝脏左叶靠近胃贲门处,竟有一条细长的高密度影,形似鱼刺。原来,那根鱼刺在吞咽后穿透了胃壁,从贲门区域“钻”入肝脏,引发感染与脓肿。在简单进行肝脓肿介入穿刺引流后,当地外科医生评估后认为,要彻底清除异物,需要进行左半肝切除手术,但这对于李先生来说,创伤大、风险高,他难以接受。


为寻求更精准、微创的治疗,经当地内镜医生介绍后李先生辗转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鱼刺位置非常凶险,就在贲门旁刺入左肝,紧贴大血管。”接诊的周平红主任介绍,“病程长、腹腔感染粘连严重,术中可能找不到鱼刺,一旦操作不慎也会造成内镜下无法控制的大出血。”周主任提出了个大胆的设想——能否通过胃镜,在食道管壁夹层建个隧道“开一扇门”,直接进入腹腔取出鱼刺?这个想法意味着要让内镜“跨越”胃壁的天然边界,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术前,周平红主任带领内镜团队按照术前CT检查,反复推演每一步操作路径,力求安全与精准兼顾,在手术开始前由团队蔡明琰副主任医师进行超声内镜精准定位,为建立黏膜下隧道指明方向。

在全麻下,周平红教授熟练运用内镜领域先进的“隧道技术”,先精准切开胃壁,再将内镜穿过小网膜囊,进入腹腔——这一步相当于为内镜“开辟”了一条直达病灶的微创通道。进入腹腔后,团队发现李先生的网膜与左肝脏紧密黏连。周主任立即与在场的肝外科、放射科、麻醉科医生共同讨论,结合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术中实际情况,一致判断黏连包裹团块处即为异物所在。经过耐心分离后,一抹银光在灯下闪现——那正是长约3.5厘米的鱼刺,锋利如针,已深深嵌入左肝组织中。

周主任稳稳夹住鱼刺,将其完整取出,全程无明显出血。手术历时3小时,患者术后恢复顺利,体温恢复正常,肝脓肿逐渐吸收。李先生免于进行高创伤、高风险的左半肝切除手术,保住了完整的肝脏功能。

据悉,该手术是全球首例“内镜下经食管黏膜下隧道进腹肝异物取出术”,标志着内镜技术在跨腔治疗领域新的突破。就像在食管和胃壁上开了一扇“隐形之门”,通过内镜直达病灶,实现精准、微创、安全地取出异物,为未来复杂胸腹腔病变的内镜介入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从餐桌上的一口鱼,到内镜下的精准操作,这根看似微不足道的鱼刺,见证了一场跨越食管、胃、胸腹腔与肝脏的医学奇迹,也展现了中山医院内镜团队勇于创新、探索极限的医疗精神。

专家提醒,鱼刺、鸡骨、牙签等尖锐异物一旦误吞,应尽早就诊,不可依赖“吞饭团”“喝醋”等民间方法自行处理。若异物穿透胃肠壁,可引发胸腔大出血、腹膜炎、脓肿,甚至危及生命。

你以为是这样的


事实很有可能是这样


甚至是这样


喝醋不仅没办法让鱼骨“软化”,反而容易造成咽喉及胃食管粘膜损伤

吞咽食物容易导致口咽部的鱼刺扎伤局部黏膜,或者下行至更深的位置

那该怎么办?

医生来支招

首先用力的咳嗽,看是否能把鱼刺咳出来,如果能看到鱼刺,可以用镊子夹取,如果无明显好转,即刻及时就医

千万不要小看任何一根鱼刺

鱼刺一旦进入身体

一般会出现在以下几个“地段”

事故多发“地段”

肉眼可见的喉咙处,扁桃体、舌根这些地方。

如果鱼刺卡在这里会引起吞咽困难,卡在扁桃体内侧的鱼骨张嘴比较容易发现,如果是扁桃体下极、梨状窝这些地方,就要找医生帮忙了。

重大事故多发“地段”

这个“地段”是最危险的地方,它就是主动脉,如果鱼刺刺穿主动脉,可能造成大出血。就像文中的小张一样。

事故较少“地段”

鱼刺进入胃内的情况比较少见,能通过重重关卡卡到这么深,也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导致胃穿孔,引发腹膜炎,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也会危及生命。

遭遇鱼刺卡喉怎么办?

快来了解这些正确做法

一、立即停止进食。

二、看看鱼刺卡在哪里,如果鱼刺卡住的位置较浅,且肉眼可以看见,那么可以让身边的人尝试用镊子将其取出。

三、但如果鱼刺位置较深,肉眼无法发现,或是鱼刺比较大,则应及时就医。

此外,当不慎吞下尖锐的异物,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情况时候,要高度怀疑肠梗阻可能。

划重点

如果鱼刺很大很硬

感觉颈部、胸部刺痛感强烈

建议立即就医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贾川琳),综合新闻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儿子谈婚这天,女方带10人提8个要求,我回5句话,她当场摔杯

儿子谈婚这天,女方带10人提8个要求,我回5句话,她当场摔杯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6 10:21:50
11月9日俄乌:乌克兰韧性十足

11月9日俄乌:乌克兰韧性十足

山河路口
2025-11-09 19:28:26
刘道玉在乎什么?

刘道玉在乎什么?

洞见财经
2025-11-09 15:12:16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乌克兰全黑了!核打击前最后警告,俄军发射13枚“全球禁止”导弹

史料布籍
2025-11-09 21:58:31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财经保探长
2025-09-11 22:20:43
何止福建舰,中国一次性服役了这么多牛夫人

何止福建舰,中国一次性服役了这么多牛夫人

超级学爸蛋总
2025-11-08 00:07:38
中国女导演曝漫威男星塌房真相:发不雅照、酒后发疯,还把她吓到锁门求生!

中国女导演曝漫威男星塌房真相:发不雅照、酒后发疯,还把她吓到锁门求生!

北美省钱快报
2025-11-08 08:03:44
美国前总统拜登通告全球:特朗普让国家蒙羞,罕见措辞引全球关注

美国前总统拜登通告全球:特朗普让国家蒙羞,罕见措辞引全球关注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0 09:01:05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五元讲堂
2025-11-05 10:35:02
33枚金牌扎堆!辽宁承包全运首日看点

33枚金牌扎堆!辽宁承包全运首日看点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2025-11-10 09:03:03
四川中小学生迎来首个秋假,青城山-都江堰、黄龙、蜀南竹海等多个景区对孩子们免票

四川中小学生迎来首个秋假,青城山-都江堰、黄龙、蜀南竹海等多个景区对孩子们免票

红星新闻
2025-11-09 14:15:12
尹锡悦被控同军方合谋,试图“诱使朝鲜发动进攻”

尹锡悦被控同军方合谋,试图“诱使朝鲜发动进攻”

扬子晚报
2025-11-10 11:12:54
逆转勇士!德罗赞25+2,威少23+16+10再打下去,就是顶级大前锋了

逆转勇士!德罗赞25+2,威少23+16+10再打下去,就是顶级大前锋了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9 16:04:43
29岁苏阳阳不幸遇难,上山散心却因视频会议耗光电量,发生意外

29岁苏阳阳不幸遇难,上山散心却因视频会议耗光电量,发生意外

疯说时尚
2025-10-14 14:06:46
俄罗斯在乌克兰拼了命一点点硬啃、美欧快把其后院掏空了

俄罗斯在乌克兰拼了命一点点硬啃、美欧快把其后院掏空了

邵旭峰域
2025-11-09 11:19:56
泰州沉默了!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来了,“苏超冠军城”铺天盖地…

泰州沉默了!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来了,“苏超冠军城”铺天盖地…

火山诗话
2025-11-10 09:20:40
美军能打赢解放军吗?俄媒:两军差距巨大,除兵员其他全是劣势!

美军能打赢解放军吗?俄媒:两军差距巨大,除兵员其他全是劣势!

历来纵横
2025-11-09 14:14:22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俄副总理自曝参战:用狙击步枪还击乌军!俄对乌发动大规模空袭

俄媒:俄军即将攻占乌克兰“第三首都”!俄副总理自曝参战:用狙击步枪还击乌军!俄对乌发动大规模空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22:55:11
全运冠军有多强?想夺冠比拿世界冠军还难!

全运冠军有多强?想夺冠比拿世界冠军还难!

扬子晚报
2025-11-09 19:14:22
每天这样趴3分钟,练完腰椎都好了,背挺直了,小肚子瘦了

每天这样趴3分钟,练完腰椎都好了,背挺直了,小肚子瘦了

瑜伽解剖学
2025-11-03 08:29:03
2025-11-10 11:51:00
环球网资讯 incentive-icons
环球网资讯
环球网,了解世界,融入世界
1274800文章数 27061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宣布要发钱了 每个美国人至少2000美元

头条要闻

牛弹琴:特朗普宣布要发钱了 每个美国人至少2000美元

体育要闻

战绩崩盘!东契奇交易余震撕裂独行侠

娱乐要闻

郝蕾风波升级?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存储芯片大厂涨价50%!华强北一天一个价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教育
游戏
数码
旅游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成都中小学生喜提秋假!不扫兴的爸妈这样安排

沙盒模拟RPG《历史的终结》12月登陆SteamEA

数码要闻

显卡自由:四块RTX 5090组装主机!几乎占据整个机箱

旅游要闻

行进的海岸线丨渤海湾畔“渔旅融合” 小渔村启动蓝色新引擎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