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前 言
3美元/蒲式耳的巴西大豆,让国内油厂半年没盈利,1.7美元/蒲式耳的美国大豆,却躺在仓库里无人问津,一边是中国买家集体停购硬刚,一边是巴西粮商攥着“垄断牌”不肯松口,这场大豆贸易战里藏着太多看不懂的猫腻,为啥全球最大买家没定价权?中国的“不买”底气从哪来?
更让人好奇的是巴西自己正被暴雨、罢工缠上,为啥还敢漫天要价?中国等的两个“破局时机”,又能不能真的让天价大豆“降温”?
![]()
天价背后的猫腻
很多人疑惑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每年进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60%以上,为啥还被巴西牵着鼻子走,现在国际大豆交易都得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脸色,所有报价都以这里的合约价格为基准,再加上所谓的“区域升贴水”,可这“升贴水”到底该加多少,却没有统一标准,全靠出口商说了算。
![]()
巴西出口商就是钻了这个空子,趁着中国5月后暂停采购美国大豆的空档,硬生生把区域升贴水抬到了离谱的程度。
更关键的是全球大豆贸易早就被四大粮商把控着,巴西大部分大豆出口渠道都攥在这些跨国企业手里,他们一边借着中美贸易摩擦制造“中国只能买巴西豆”的假象,一边联手炒作价格,最终的溢价成本全转嫁到了中国企业和消费者身上。
![]()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按照巴西当前的报价,一吨大豆的进口成本比去年高出了近千元。国内大豆油企业本来利润就薄,现在原材料涨价,终端售价又不敢随便涨,怕丢了市场份额,只能自己扛下亏损,从下半年开始,不少油厂的利润表就没见过正数,有些小厂甚至已经停工待产就等着价格回落。
而巴西之所以敢这么肆无忌惮,还有个现实原因,全球能大规模供应大豆的国家就那么几个,中国虽然一直在拓展阿根廷、乌拉圭等替代来源,但2024年这些国家的进口占比才7%,短期内根本顶不上巴西80%的供应规模,这种供需格局的刚性约束,让巴西有了抬价的底气。
![]()
中国的三张底牌
面对巴西的漫天要价,中国买家之所以能沉得住气,核心是手里攥着三张硬底牌,完全不怕“无豆可用”。
第一张底牌是充足的战略储备,国家早就预判到贸易摩擦的风险,这些年一直在悄悄增加大豆战略储备,现在国储库里的大豆,足够应对短期市场供应紧张,哪怕几个月不进口,也能保障国内食用油、饲料行业的基本需求,一旦市场价格失控,国家随时能投放储备大豆,平抑物价,这也是中国买家敢大胆停购的底气所在。
![]()
第二张底牌是技术替代的突破,以前畜牧业的饲料全靠豆粕,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国内企业已经攻克了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的技术,目前替代比例已经达到15%。
别小看这15%对应的可是每年近1500万吨的大豆需求,相当于少进口了一个中等产豆国的年产量,而且这个替代比例还在不断提升,未来对大豆的依赖度只会越来越低。
![]()
第三张底牌是持续拓展的“进口朋友圈”,除了传统的南美渠道,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深耕其他市场,2025年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大豆种植区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那里的大豆虽然运输成本稍高,但品质优良,还能避开贸易摩擦的风险。
同时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大豆进口渠道也在逐步打通,多元化的供应体系正在成型,只是需要时间慢慢提升规模。
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也在发力,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了“大豆单产提升行动”,通过补贴、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农民在保障主粮种植的前提下扩种大豆,东北黑土地上,不少种粮大户已经开始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能多收一季大豆,国内自给率正在稳步提升。
![]()
巴西的倒计时
中国买家的停购其实是在等两个关键时机,而这两个时机都在慢慢逼近巴西,第一个时机是巴西大豆的丰产潮,根据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的预测,2025/2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776亿吨,出口潜力高达1.1亿吨,这么多大豆巴西国内根本消耗不了,80%都得靠出口,而中国是他们最大的买家。
![]()
新大豆将于明年1月底开始装运中国,到时候市场上的巴西大豆会大幅增加,供过于求的局面一形成,价格自然会回落,更关键的是现在巴西港口已经因为罢工堆积了不少货物,要是中国一直不采购,等新豆丰收后,仓库肯定会“溢仓”,到时候巴西出口商别说抬价,能保住基本利润就不错了。
2018年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当时巴西也是突然涨价,中国直接放弃合作,导致一艘装着300万吨大豆的船滞留在港口,最后滞留费和流转费加起来比豆子本身还贵,巴西只能乖乖降价求和,现在历史正在重演,只是这次中国的准备更充分,巴西的处境更艰难。
第二个时机是中美贸易谈判的突破,虽然当前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但沟通渠道并没有完全关闭,2024年中国还从美国进口了2213万吨大豆,美国的供豆能力不容小觑,而且美国大豆的价格比巴西低了不少,一旦中美谈判取得进展,取消对美国大豆的关税限制,中国买家肯定会转头采购美国豆。
这对巴西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如果中国大量回购美国大豆,巴西大豆的市场份额会瞬间缩水,价格也会跟着崩盘,现在美国豆农已经快扛不住了,2025年对华长期合同下降了30%,不少豆仓都堆得满满当当,甚至出现了倒塌的情况,他们对政府的施压越来越大,这也让中美谈判的突破多了几分可能。
![]()
现在巴西出口商已经开始慌了,有消息称部分企业已经悄悄下调了报价,但中国买家依然不为所动,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的退让只会让巴西得寸进尺,只有等到两个时机成熟,才能彻底打破对方的定价垄断。
![]()
博弈启示
这场大豆贸易战给中国上了一堂生动的“粮食安全课”,它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大宗商品,都不能过度依赖单一供应源,否则迟早会被“卡脖子”。
![]()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一棵树上吊死”的局面,在进口方面,除了巩固巴西、美国的传统渠道,还在大力拓展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等新市场,试图构建“三足鼎立”的供应格局,在生产方面,通过政策补贴、技术推广,稳步提升国内大豆自给率,在技术方面积极推进杂粕替代、生物柴油原料优化等,从根本上减少对大豆的依赖。
而巴西的“趁火打劫”,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全球贸易越来越注重互利共赢的今天,这种不讲诚信的涨价行为,只会失去长期合作伙伴的信任,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没有巴西大豆,我们依然能保障国内产业链安全,而巴西失去中国市场,很难再找到这么大的买家。
![]()
结语
展望未来明年1月底的巴西大豆丰产,将是这场博弈的关键节点,如果巴西能认清形势,回归合理定价,双方还有继续合作的空间,如果依然执迷不悟,等待他们的只会是价格崩盘和市场流失。
![]()
而对中国来说这场博弈只是粮食安全战略的一个缩影,未来我们还会在更多大宗商品领域推进“去风险”布局,通过多元化供应、技术创新、战略储备等多重手段,牢牢掌握贸易主动权。毕竟,在国际竞争中,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这场大豆贸易战还没结束,但中国的底气和智慧,已经让我们在博弈中占据了主动,等到两个关键时机成熟,巴西大豆的天价神话,必然会不攻自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