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
观止矣!
![]()
如果你找个时间,
从黄山南大门徒步而上时,
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
徒步爬黄山的70%都是年轻人。
为什么呢?
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人迹罕至,
鲜为人知的路上。
![]()
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爬黄山
那黄山到底有多美呢?
这个季节爬黄山,
最先撞进感官的是满山泼洒的绿。
青石板路被经年的山雨浸得发亮,
两侧的黄山松斜斜探出身,
虬曲的枝干上垂着松针,
风一吹就落下细碎的影子。
![]()
山涧溪流藏在灌木丛后,叮咚声随着脚步忽远忽近,湿润的空气里混着松脂的清苦和腐叶的微甜,吸一口都像在洗肺。
黄山的美在于,在不断向上攀爬的瞬间,山风忽然裹着云雾漫过来,把身前的石阶笼成一片朦胧。
![]()
待云雾稍散,露出来的山顶裹着一层薄纱,宛如浮在云海中的仙舟。
风里多了几分水汽,吹在脸上凉丝丝的,阳光偶尔从云缝里漏下来,把云海染成碎金的颜色,石阶上的青苔沾着水珠,踩上去要格外小心,而此时爬山时刚认识的驴友从背后发出尖叫,感叹造物者的神奇。
![]()
回头相视一笑,三两句对话便成了爬山搭子,并肩走在云海漫过的路上,怪山的轮廓在雾里若隐若现,和陌生人聊过往时,对面这个人,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就是素昧平生,但却能够三言两语道出肺腑之言。或许正是这份陌生与自由,让人卸下防备,把心事交给山风。
![]()
山风越刮越大,
阶梯越来越难爬,
此时应该来到了
五年一开的黄山最难爬的山峰,
黄山的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
黄山最有活力的地方
天都峰
这里是黄山年轻人最多,
最有活力的地方。
![]()
每天仅开放3000个预约名额的天都峰,新道口排队时还得分时段进入,队伍缓缓向前挪动的间隙,目光总会被岩壁吸引——那嵌在石缝里的黄山松,正从青灰色的岩体中钻出来,枝干使劲往云海方向伸展,松针被山风梳得整整齐齐,连扎根的姿态都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
人们或许会忍不住好奇,
这些能让松树稳稳扎根的岩石,
究竟藏着怎样的过往?
![]()
其实脚下这片土地,曾是地下几十公里的岩浆库:
上亿年前,炽热的岩浆在黑暗中缓慢冷却,一点点凝结成致密的花岗岩体;后来地壳板块运动带来抬升,把这团深埋地下的 “岩石心脏” 拱出地面,又经几百万年的风雨捶打、流水切割,才凿出如今眼前的尖峰怪石。
![]()
而黄山松偏有股倔强脾气,硬是顺着花岗岩的裂缝扎根,根系像细密的网扎进石缝深处汲取水分,才在这险峻崖壁上撑起一片绿。
风裹着云海的水汽扑在人们的脸上,带着点沁人的凉意,抬头望去,天都峰顶还隐在云里,只露出半截灰色的岩壁,像被云雾轻轻攥在手里的簪子。此刻再看那岩壁上的花岗岩纹理,仿佛能看见亿万年岩浆冷却的痕迹,连松针晃动的节奏,都像是在和这片古老的岩石对话。
![]()
扫完票进入天都峰时,每个人都铆足劲往山上冲,这是人们对美景的迫切向往。
踏入天都峰,才算半只脚踏进云海,眼前的风景一处比一处朦胧,仙气漫过衣襟。从天都峰新道口到山顶,要爬近2小时,这段路藏着黄山最极致的险:一米宽的一线天里,石阶窄得仅容一人通过,两侧岩壁带着潮润的凉意,水珠顺着岩缝滴下来砸在颈间,头顶的天空被挤成一条细长的蓝;
![]()
近乎垂直的登山道由岩石凿成,
手抓着铁链向上时,
能摸到岩壁上粗糙的纹理;
还有两侧皆是悬崖的山路,
堵在队伍里时,低头就能看见脚下翻滚的云海。
可当终于站在山顶,
所有怨言都会被眼前的风景冲散,
只剩一句发自肺腑的“好美”。
最凶险不过鲫鱼背
只有一米宽的悬崖路
天都峰因“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得名,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
它拔地摩天,险峭峻奇,高度虽不及另两座主峰,却以雄伟壮丽的气势在群峰中脱颖而出。
最险的莫过于鲫鱼背——宽仅一米的花岗岩路径两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而这样的悬崖上挤满了带着旗帜的年轻人。
![]()
踏上鲫鱼背时,风忽然变得劲烈,吹得衣角猎猎作响。脚下的岩石被磨得光滑,两侧的云海像流动的银浪,一会儿漫过远处的峰尖,一会儿又退下去,露出青灰色的山岩。手边的黄山松扎根在岩石里,枝干虬曲如盘龙,松针在风里闪着翠绿的光,偶尔有松果从枝头滚落,坠进云海没了踪影。
从这里向远方俯瞰,巨石、黄山松与云海交织,活像一座飘荡在空中的仙家府邸。天都峰的美,足以担起“黄山第一峰”的名号。
![]()
从鲫鱼背沿悬崖台阶向下,便到了去往迎客松的入口。这段路的植被比天都峰更稠密,高大的黄山松连成一片浓荫,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跳动的光斑。若是春夏,还能看见粉白的花骨朵。
脚下的路铺着厚厚的松针,踩上去软软的,偶尔能听见林间的鸟鸣——一声清脆的啾鸣,能让赶路的脚步都慢下来。
黄山物种丰富
物种总数达到8522种
黄山登山者小谢说:“黄山和华山有些像,却又大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黄山的植被更丰茂。”这话不假,黄山的森林覆盖率达98.29%,植被覆盖率达93.6%,素有“华东植被宝库”和“天然植物园”之称。
![]()
走在山里,视线所及全是绿色:岩石上覆着蕨类植物,翠绿的叶片卷成小拳头;溪水边的灌木开着细碎的白花,风一吹就飘起轻软的花瓣;就连陡峭的岩壁上,也有黄山松倔强地立着。
这里已发现并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物种总数达8522种。深呼吸时,云中满是湿润的草木香,仿佛肺腑都被这绿意涤荡了一遍。
![]()
沿着绿意的方向向上看去,一条通天的道路直达云端之上的光明顶。站在山坳里环顾才惊觉,脚下的每一级台阶都是“天梯”——没有迂回的退路,只有往更高处去的方向。
![]()
漫山绿浪翻涌着裹住群山,
浪尖浪底都藏着攒动的身影,
凑近看,大多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背着双肩包、攥着登山杖,
汗湿的额发下眼里亮得很。
![]()
黄山为什么年轻人众多:
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
少年心气最怕“平庸”,
而黄山的“天梯刚好给了答案:
爬过一线天里仅容一人的窄道,
手抓铁链征服近乎垂直的石梯,
哪怕腿软到打颤也不肯回头
这种“咬咬牙就能做到”的爽感,
比KPI更能让他们确认“我能行”,
毕竟少年时的勇敢,
本就该用“我愿意”去见证。
人生同样可以拥有无数次少年意气,
希望每一位欲跨越山海的登山者,
都能遇到自己的心中风景,
找到自己的心。
本文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两微一网”综合整理
本文图片来源:袁佳利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