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博物馆时,我们总对着名作惊叹 “好漂亮”,却很少追问:它从哪里来?经历过什么?
就像达・芬奇的《抱银鼠的女子》——画中女子指尖轻托银鼠,眼神温柔又藏着忧郁,明明是文艺复兴的经典肖像,背后却藏着一段横跨500年的 “流浪冒险”:从米兰宫廷到波兰城堡,从纳粹的掠夺清单到盟军的战利品仓库,它差点消失在历史里,最终却成了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
![]()
《抱银鼠的女子》
今天就来聊聊这幅画的故事,看完你会发现:比起画本身,名作背后的 “人生” 或许更动人。
1490年,米兰宫廷里的 “秘密肖像”
这幅画的诞生,本身就带着一段 “地下恋情”。
1490年,达・芬奇在米兰斯福尔扎城堡当宫廷画家,雇主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一个野心勃勃又浪漫的人。当时公爵已有未婚妻,却爱上了16岁的贵族少女塞西莉亚・加莱拉尼,还让她怀了孕。为了纪念这段感情(也或许是安抚少女),公爵委托达・芬奇为她画像。
![]()
莱昂纳多·达·芬奇的雕刻画,意大利雕刻家拉法埃洛·桑齐奥·莫根1817年所作。画《抱银鼠的女子》时,达·芬奇是为斯福尔扎家族在米兰工作的众多艺术家中最有声望的一位
画中的塞西莉亚穿着米兰宫廷最时髦的深色礼服,领口缀着珍珠,怀里抱着一只银鼠。别小看这只小动物:在当时的象征体系里,银鼠(鼬)代表 “纯洁”——达・芬奇用画笔,悄悄记录了这段不能公开的感情。
可这段浪漫没持续多久。1491年,公爵如期和名门小姐贝亚特丽切结婚,塞西莉亚被迫带着孩子离开宫廷。这幅肖像成了她的 “纪念品”,后来被朋友保管,之后竟离奇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三个世纪。
1801年,波兰王子在罗马 “捡漏”
时间跳到1801年,罗马的一家古董店里,来了个年轻的波兰王子——亚当・恰尔托雷斯基。他正在为母亲伊莎贝拉·弗莱明·恰托里斯卡公主选购礼物,一眼就看中了这幅落满灰尘的肖像。
![]()
亚当·恰尔托雷斯基王子
那时没人知道这是达・芬奇的真迹,王子只觉得 “画中女子的眼神太特别”,便买下来送给母亲。母亲收到后很喜欢,却闹了个乌龙:她把画认成了达・芬奇的另一幅作品《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还在画框上刻了“美丽的费隆妮叶夫/LEONARDO D'AWINCI”的铭文,故意将“V”换成“W”以适应波兰语。
直到19世纪末,艺术史学家才通过文献考证:画中女子是塞西莉亚・加莱拉尼,银鼠的象征意义、达・芬奇标志性的 “晕涂法”(模糊轮廓让画面更柔和),都证明这是达・芬奇的真迹。这幅 “被认错” 的画,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身份。
![]()
塞西莉亚和费隆妮叶夫人是同一个人吗?这个谜团可能永远不会被揭晓
可平静没持续多久,战争又一次将它卷入漩涡。1939年,纳粹入侵波兰,希特勒下令掠夺欧洲艺术品,《抱银鼠的女子》被列入 “优先清单”。
1945年,盟军在别墅地下室找到它
1945年,二战接近尾声,盟军成立了 “艺术品拯救队”,专门寻找被纳粹掠夺的名作。队员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座别墅地下室里,发现了汉斯・弗兰克(希特勒的亲信、前波兰总督)的私人藏品——其中就有《抱银鼠的女子》。
![]()
希特勒在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的避难所中,与他的合作者阿尔伯特·斯佩尔一起,凝视着为林茨设计的宏伟艺术建筑群的模型。林茨是希特勒的故乡,他计划在那里安置没收的一部分艺术品,包括《抱银鼠的女子》
1946年,在政府的监督下,《抱银鼠的女子》被送回克拉科夫的“家”,但直到波兰政权结束后的1991年,波兰最高法院才下令将这幅画归还给它的合法主人亚当·恰尔托雷斯基。直到最近,这幅达·芬奇的画作才被私人收藏(2016年底,它与其他藏品一起被波兰国家收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幅画被广泛借展到世界各地。塞西莉亚·加莱拉尼曾在意大利、瑞典、土耳其、日本、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巡回展出,并受到赞誉——从被纳粹偷走,到回归故土,它用了71年。
今天,它成了 “会讲故事的网红”
《抱银鼠的女子》已成为一个神话,激发了无数历史、小说、艺术作品的灵感,并出现在各种作品中,甚至催生了惊悚片。
波兰电影《芬奇》(2004年)讲述了虚构的偷画故事。意大利记者丹妮拉·皮扎加利所著的传记《抱银鼠的女子:塞西莉亚·加莱拉尼与卢多维科在米兰的激情岁月》再现了历史人物,讲述了斯福尔扎家族在米兰的岁月。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祖国》(1992年)提到了这幅画在第三帝国时期消失的假设。
![]()
电影《芬奇》海报
这些只是众多关于这位神秘的米兰女士的描述的一小部分,她已经超越了达·芬奇作品的表现极限,成为当代文化的标志之一。如今,《抱银鼠的女子》已成为克拉科夫这座美妙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而塞西莉亚·加莱拉尼的神话也在继续发展壮大。
回头看《抱银鼠的女子》的500年:它见证过宫廷的浪漫与残酷,经历过战争的掠夺与拯救,被认错、被隐藏、被争夺,却始终没被遗忘。恰恰印证了那句:“艺术品不是冰冷的展品,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道痕迹里,都藏着人类的故事。”
下次逛博物馆时,不妨多停一秒想想:你眼前的这幅画,或许也有过一段惊心动魄的 “流浪人生”。
![]()
《世界名作流浪史》
AI 无法复制的旅程,18件杰作的探险之旅
“高雅艺术”背后不太“高大上”的旅行
普通人能够看懂的艺术史
中国画报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