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2岁的张叔患帕金森病已有8年,从最初的手指轻微震颤到如今能基本维持正常生活,他走过不少弯路。回顾抗病历程,张叔最常说的就是:“要是早知道这三个‘坑’,至少能少受3年罪。”在王世龙中医师指导和自身实践中,张叔总结的避坑经验,对广大帕金森患者极具参考价值。
![]()
第一个容易踩的“坑”,是过度依赖药物且自行调整剂量。张叔确诊初期,看到震颤症状影响生活,便迫切希望通过药物快速缓解。得知左旋多巴类药物效果显著后,他不仅按时服药,还在症状加重时悄悄加量。短短半年,药物副作用就显现出来,不仅出现恶心呕吐,还频繁出现“开关现象”,药效过后肢体僵硬得无法动弹。
王世龙中医师指出,帕金森药物治疗需遵循“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原则,擅自加量会加速药物蜜月期结束,增加运动并发症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建立药物服用台账,详细记录服药时间、剂量及身体反应,每次调整剂量前必须与主治医生沟通,根据病情变化科学调整方案。
![]()
第二个“坑”是忽视康复训练,把希望全寄托在药物上。张叔服药初期,因担心运动加重症状,除了必要的日常活动外,几乎不敢多动。一年后,他发现自己的步态越来越不稳,转身变得困难,甚至出现了肌肉萎缩的迹象。直到加入帕金森患者康复小组,在王世龙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步态训练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情况才逐渐改善。
王世龙大夫解释,药物无法阻止病情进展,而科学的康复训练能延缓功能衰退。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病情较轻者可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改善平衡能力;症状较重者可进行床旁肢体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建议每天至少坚持30分钟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
第三个“坑”是忽视心理调节和家庭支持的重要性。患病第三年,张叔因症状反复出现抑郁情绪,不愿与人交流,甚至拒绝服药治疗。女儿发现后,带他参加了帕金森患者互助会,看到其他患者积极抗病的样子,张叔逐渐打开心结。家人也调整了照顾方式,每天抽出时间陪伴他聊天、散步,让他感受到家庭温暖。
![]()
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问题,药物仍然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的关键。而目前很多患者过于依赖于西药的快速疗效,而忽视了中医中药的长远作用。西药虽能在短期内迅速控制部分症状,但往往伴随着诸多副作用,且随着病情进展,药效可能逐渐减弱,需不断调整剂量,给患者带来身心负担。
![]()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协调。帕金森病在中医属“颤证”范畴,多因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致筋脉失养,或风痰瘀阻经络而成。“五龙震颤汤剂”正是依据这一理论精心研制。方中选用熟地、山茱萸等滋补肝肾之阴,以固本培元,使筋脉得养,缓解震颤;当归、黄芪等补气养血,增强机体正气,改善气血不足之态;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针对内风妄动之象,稳定肢体震颤;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等症状。
![]()
“如果想采用中医治疗帕金森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很重要,因为治疗都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人一方的针对性调理治疗,具体还是需要我给予相应的诊疗,才能设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采取的看诊方式有来北京面诊和互联网远程视频看诊两种方式进行诊疗”!
王世龙大夫北京出诊时间:每周二,周四,周六(每个月会去深圳,广州坐诊)
咨询电话:15712958063
微信:bjzyt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