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识。
美国一项对超过10万成年人的追踪研究显示,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
另一项发表在《Lancet》的大型研究则更“接地气”:哪怕只是日常走路,多增加一点步数也能降低死亡风险。
然而,最近一项刊登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的重磅研究,用30年的追踪数据和22750名双胞胎的"真人实验",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多运动,不一定更长寿。
![]()
研究人员把参与者分为四组:久坐型、中度活动型、活动型和高度活动型。然后开启长达几十年的"人生追踪"。结果发现,适度运动的人,生物年龄确实更年轻。然而,“久坐”和“高强度运动”都会让人显得更“老”——这说明运动量过多并不一定更有益
此外,这项研究选用了“双胞胎”作为实验样本,发现在基因和成长环境一致的前提下,运动更多的一方并没有显著比另一方活得更久。
研究者推测,这说明遗传和基础健康状况才是决定寿命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很多健康的人更愿意运动,而不是运动让他们更健康。
更耐人寻味的是,研究发现运动带来的好处可能只是“短期效应”。
在早期随访(1990–2011年),活跃人群的死亡率确实更低。但随着追踪期拉长(2012–2020年),这种差异几乎就消失了。
这意味着运动的好处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持久。
![]()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既然运动和长寿没有必然联系,那我是不是可以躺平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事实上,随着生物科技的突破性发展,科学家们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与运动形成互补,帮助身体维持年轻状态?
对大多数人来说,要做到"雷打不动的运动习惯"并不容易——工作忙、加班多、时间被压缩,一旦身体有点小毛病,运动量就容易锐减。很多人开始时动力十足,但难以长期维持。
基于这一现实,科学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一些关键分子,探索它们在提升活力、延缓衰老中的作用,比如备受关注的α-酮戊二酸(AKG)。
AKG是人体天然存在的代谢物,参与能量代谢与细胞功能调控,与线粒体健康和细胞能量供应密切相关。但随着年龄增长,体内AKG水平逐渐下降,这被认为与体能下降、机能衰退相关。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界提出了一个新思路:除了保持适度运动,补充像AKG这样的关键分子,或许能帮助身体在细胞层面维持活力,延缓生理衰退。
新加坡生物学专家Brian Kennedy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42名中老年受试者连续补充7个月后,平均生理年龄下降了8岁,为这一理念提供了初步验证。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相关科学研究仍在持续进行中,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吃了就长寿"。最重要的仍然是合理运动加健康饮食,科学补充仅作为有益的辅助手段。
![]()
这项历时30年的研究提醒我们,长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遗传、生活习惯、饮食和作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不能简单归结为“多运动”或“少运动”。
尽管运动不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唯一因素,但坚持适度运动对身体健康仍至关重要,例如改善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维持体重和活力。
真正的智慧在于:既要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更要从根本上关注细胞健康;既要重视外在锻炼,也要注重内在营养。
毕竟,我们追求的不是某个数字上的长寿记录,而是有质量、有活力的健康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