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若要武统,解放军或面临着一个大麻烦:难以打掉对面的指挥系统?

0
分享至

这几年,台海局势这根弦绷得是越来越紧,关于“武统”的讨论也从没断过。有人觉得大陆这边兵强马壮,摧枯拉朽不成问题;也有人觉得没那么简单,里头门道多着呢。可最近,不少专家朋友都在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说这要是真到了那一步,解放军可能面临一个“大麻烦”,这麻烦在哪儿呢?就是如何快速打掉对面那套藏得严严实实的指挥系统

要说这“麻烦”,首先得提一个地方,那就是台湾的“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代号“衡山指挥所”。你想啊,当年国民党撤到岛上,骨子里就没放弃过“反攻大陆”的念头,后来发现这事儿没戏了,就开始一心扑在“防御”上。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冷战正酣,那时候他们可没少担心大陆真要“解放”过去。



所以从1978年开始,台湾就动了大心思,花重金建这么个能统管全岛三军的“大脑”。这工程一搞就是14年,直到1992年才算正式启用,据说前后砸了六七百亿新台币。这钱可不是白花的,它直接挖进了鸡南山的山体深处,占地面积足足有3平方公里,外面还盖着一层厚厚的岩石,看着就觉得坚不可摧。

它的抗打击能力有多牛?用内部人士的话说,就算小当量核弹直接命中,也炸不动它。你没听错,是核弹级别!特别是最脆弱的入口大门,那可是用特制的防爆钢门打造的,据说能扛住2000吨TNT当量,甚至2万吨当量战术核武器的直接爆炸。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数字,真要动起手来,面对这种防护等级,想靠常规导弹“一发入魂”,那基本是痴人说梦。



指挥所内部的结构更是错综复杂,至少分了三层,里头有“战时指挥中心”、“情报作战协调中心”、“政务协调中心”和“资源协调中心”等好几个重要部门。各部门职责明确,就是为了确保在战时能让全岛的军事和政务运转不乱套。而且,它还通过地下通道、光纤网络连接着岛上好些关键军事点,比如“国防部”、松山机场,甚至包括一些重要人物的官邸。一旦有事,人员和装备就能很快转移进去,继续发号施令。外围还有好几个营的装甲宪兵轮流值守,加上“天兵”防空系统的层层防护,雷达24小时不间断监控空域,士兵们荷枪实弹巡逻,真就是个“铁乌龟”

所以,很多人就觉得,要真打起来,解放军想在短时间内把它彻底瘫痪,难度系数不是一般高。如果这个指挥系统不能迅速瓦解,那整个军事行动就可能陷入“拖泥带水”的局面。这就像打蛇打七寸,你七寸没打中,蛇就可能继续蹦跶。

解放军的“破局之道”:老办法与新挑战



但是,朋友们,咱们解放军可不是吃素的,面对这种“铁乌龟”,也绝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首先,电子战,这可是现代战争的“无形杀手”

“衡山指挥所”虽然防护物理打击一流,但它毕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建的,那时候电子战这概念还没完全普及,更别说像今天这么成熟了。它能防爆炸,能防核,但对电磁干扰的防御能力就未必那么强了。

设想一下,一旦台海有事,解放军的歼-16D和高新系列电子战飞机那可不是摆设。它们的第一波任务,可能就是冲破岛上的防空网络,然后展开全岛范围的电磁压制。通过高功率干扰,屏蔽它的信号,让里头的命令发不出去,外头的信息也传不进来。你想啊,你指挥所再坚固,可要是成了个“信息孤岛”,再牛的命令也只能在里面转悠,那跟摆设有什么区别?这就像把你锁在一个防弹的保险库里,但把你的电话线和网线都剪了,你再安全,也跟外界断了联系。



其次,内部渗透,这可是我们解放军的“传家宝”

解放战争那会儿,我们的情报工作有多厉害,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国民党高层身边,那是地下党遍布,甚至蒋介石的作战计划,可能墨迹还没干透,就已经摆在了我们这边的案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沈安娜老前辈。她1915年出生在江苏泰兴,1934年就去上海学速记,那会儿她一分钟能记200字,简直就是个人肉录音机。1935年她就进了国民党浙江省政府当速记员,后来又调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专门负责中央全会的速记工作。193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她更是如鱼得水,1946年还进了国防最高委员会,继续接触最高机密。她潜伏了14年,从未暴露,把一份份绝密情报通过丈夫华明之传递出去,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情报渗透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多大的作用。现在大陆和台湾的实力对比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岛内人心向背,那些“墙头草”或者“识时务者”自然会多起来。你指挥所再坚固,要是有内应,从内部打开缺口,那可比从外部硬攻容易得多。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具体怎么操作,那就不是咱们能知道的了。

最后,特种作战,虽然是下策,但也是一种选择

如果电子战和内部渗透都没能完全奏效,那派小股精锐部队潜入破坏,也是一种思路。但这招风险太大,容易打草惊蛇,不到万不得已,恐怕不会轻易使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台湾方面如果把指挥系统挪到居民区,那解放军顾忌平民伤亡,可能就不会轻易使用导弹等硬杀伤手段。这时候,电子战依然能发挥作用,切断通信,限制其指挥功能。毕竟,解放军一直强调最小破坏,避免伤及无辜平民,这是我们仁义之师的底线。

新时代的“麻烦制造者”:星链

然而,朋友们,上面说的这些,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军事思维层面。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几年的俄乌冲突,给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现代战争已经彻底变成了信息战。在如今的2025年10月,我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一个新的“麻烦制造者”——马斯克的星链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个民用卫星网络吗?能有啥大用?嘿,这话可就外行了。星链这东西,看着是“让全球无网区变有网”,披着羊皮,骨子里早就被美军盯上,当成战争的“外挂”来用了

还记得俄乌战争刚打响的时候吗?乌克兰军队本来在通信方面是劣势,但马斯克大手一挥,一批星链终端设备就空投过去了。结果呢?乌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整套作战指挥通信系统一下子就活了过来。这一幕,如果复制到台海,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我们来简单科普一下,星链到底是个啥。它啊,是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搞的低轨卫星网络。截止到今年,他们已经发射了超过5000颗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卫星互联网全覆盖。跟传统那些在高空轨道运行的通信卫星不一样,星链卫星飞得低,大概就550公里左右,数量又多,所以它的延迟极低,传输速度飞快。你只要有个巴掌大小的天线,就能连上网络,完全不依赖地面基站,也不怕地面基站被炸。平时它可以给偏远地区、海上、山区提供网络服务,可一旦战事升级,它就能立马从民用转军用,给作战部队提供实时图传、目标定位、数据中继等一系列服务。美军这些年可没少测试“星链+无人机”“星链+导弹”的组合技,这妥妥的就是现代战争的“外挂”



在俄乌冲突中,星链的表现简直亮瞎了所有军事观察员的眼。

第一招,战场指挥不断线。乌军的战地指挥系统直接接入星链,从一线士兵到后方指挥部,信息实时传送,命令下达效率极高。俄罗斯人炸他们的基站?没用!断网?没用!停电?星链终端用车载电源也能跑起来。

第二招,无人机精准侦察。乌军大量使用星链连接FPV无人机,对俄军阵地进行实时图传。你别小看这玩意儿,哪怕前线是个新兵,只要后方有经验丰富的老兵通过指挥终端远程操控,就能精准喊话:“你往左两步就是敌人!”这种实时互动,让战场侦察和打击效率大大提升。



第三招,火力引导和协同攻击。星链让多个作战单元能够共享目标信息,一旦发现目标,炮兵、导弹部队、无人机群就能同步接收信息,实现多维度、高效率的协同打击。这种“云作战”模式,比起传统的作战模式,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俄军原本以为只要“断其通信、斩其指挥”就能迅速搞定,结果星链一挂,指挥系统去中心化了,根本不怕断网。这波操作下来,俄军的情报部门、电子战部门都集体头疼。

那么,如果我们把星链的这套玩法搬到台海,风险可就不小了。台湾方面很可能借助美方的力量,直接接入星链服务。这不是空穴来风,早在2022年,台“国防部”就曾公开表示,正在积极研究卫星备援系统,其中就包括低轨卫星通信。台湾这几年还在大力发展“蜂群无人机”计划,小型无人机加上AI导航本身就够让人头疼了,如果再接入星链,实现超视距实时操控,那对解放军而言,传统的雷达可能就压不住了,电子干扰也未必能完全顶得住

更要命的是,台军的指挥系统可能因此彻底“去中心化”。换句话说,哪怕“衡山指挥所”真的被我们打掉了,只要有星链终端设备在手,每个士兵都可能是一个信息节点,照样能接收命令,协同作战。这就真的让人挠头了。原本我们设想的“斩首行动”或者“瘫痪指挥链”的策略,很可能就会被星链直接破解。

解放军的“反星链”之盾



面对星链这个“新变量”,解放军难道就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是!朋友们,咱们解放军可是留了好几手“后招”的。

首先,硬碰硬,反卫星武器就是我们的“打狗棍”

中国在2007年就成功测试过反卫星导弹,证明我们有能力打击低轨卫星。而且这些年,我们的反卫星技术一直在升级,包括微型动能打击卫星、电磁干扰卫星、激光致盲设备等等,都是可以用来对付星链的选项。但话说回来,星链卫星数量太多了,像割韭菜一样,打一颗可能很快就补上三颗,真要硬怼,成本确实太高,有点不划算。

其次,电磁干扰,这是我们电子战部队的拿手好戏

星链虽然抗干扰能力强,但它绝不是无敌的。我们解放军的电子战部队早已严阵以待,配合高功率干扰系统,在重点作战区域内,完全有机会压制甚至瘫痪它的通信。比如,在夺岛作战区构建一道强大的电磁屏蔽带,让星链终端变成“上网困难户”,甚至彻底失灵。



再者,来一招“鱼死网破”式的物理清除

这听着有点科幻,但也是一种可能的策略,比如发射数千颗“干扰卫星”或者“遮蔽卫星”,直接在星链的运行轨道上制造一场“太空大堵车”,让它的运作效率急剧下降,甚至相互碰撞,导致服务中断。这种方法确实有一定风险,毕竟太空资源是全人类的,但非常态时刻,它可能就会成为破局的关键

当然,我们中国还有自己的“撒手锏”——自主体系对抗

我们自己的“鸿雁”“GW”中国版星链项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根据C114通信网2025年4月29日的报道,“GW星座”的第三颗卫星已经成功发射;而交汇点在2024年12月16日也曾报道过中国版“星链”的发射成功。这些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我们自己的低轨卫星网络,不受制于人,即便战争爆发,我们也能用国产卫星撑起自己的战时通信体系,实现对等甚至超越的对抗



除了这些硬核的科技手段,事前防范同样重要。

我们必须严防星链终端流入台湾。这些终端设备虽然小巧,但数量一旦庞大,其危害不容小觑。在港口、机场、乃至可能的走私通道,都必须严加管控

同时,要提前掌握星链卫星的运行轨道、频率、通信窗口等关键信息,为未来的干扰和打击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强化电磁作战培训刻不容缓。我们的部队不仅要会打仗,更要学会“断网打仗”,在模拟星链干扰条件下进行实战演习,这必须成为接下来训练的“必修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舆论战和认知战必须走在前头。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就是靠着信息透明和媒体渲染,打出了声势,争取了国际同情和支持。所以,在台海问题上,我们也要在战前就构建好自己的舆论阵地,掌握话语权,避免陷入被动。



结语:信息时代的“大考”

朋友们,今天的讨论可能有些严肃,但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如果真要到了“武统”的那一步,解放军可能面临的挑战,绝不是简单地摧毁几座军事工事那么简单。衡山指挥所固然坚固,但传统的电子战和情报渗透依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而星链这个新变量的出现,更是把未来战争的复杂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提醒我们,未来的战争,拼的不只是兵力多少、导弹远近,更是信息战、网速战、带宽战,甚至是舆论战和认知战的综合较量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大麻烦”,我们解放军都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应对。毕竟,实力对比和人心向背,才是决定最终走向的关键。未来的台海如何演变,我们拭目以待,但作为一名关注时政的媒体人,我深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潮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顾史 incentive-icons
顾史
多了解些历史,发现能看懂很多事
6434文章数 12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