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前言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被时间悄然掩埋,却又在某个时刻闪耀出震撼人心的光芒。
那张著名的三人合影最近又在网络上流传:杨振宁与邓稼先分立两侧,中间站着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女士,很多人都在问:这位气质不凡的女性究竟是谁?
她就是王承书,一位让美国后悔放走的中国科学家,那她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做了什么事,以至于让美国不肯放她回国。
海外求学
![]()
时间倒回1994年,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82岁的王承书在遗嘱上签下名字,她将毕生积蓄十万元整全部捐给希望工程,自己却连进口眼药都舍不得用.
1912年,上海王家的女婴被取名“承书”,这个名字温婉的女子,18岁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成为全班唯一的女生,令同学们惊讶的是,这个文静的女孩连续三年夺得专业第一名,毕业时她获得了代表最高荣誉的“斐托斐”金钥匙奖,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成就。
1941年,王承书远渡重洋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深造,在异国他乡她展现出惊人的科研天赋,成为首位获得巴尔博奖学金的中国学者,更令人瞩目的是,她与导师乌伦贝克共同提出的气体动力学方程,至今仍在国际物理学界广泛应用,被同行称为“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
![]()
就在王承书在美国的科研事业前途一片光明之时,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向她号召,此时王承书在美国拥有体面的工作、丰厚的收入,还有着极高的学术声誉,距离诺贝尔奖似乎也仅有一步之遥,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她归国的决心。
一艘远洋客轮缓缓驶入天津港,44岁的王承书站在甲板上,望着渐近的故土心潮起伏,为了这次归程,她与美国当局周旋了整整七年,期间她将300多包学术资料分批寄回国内,这些珍贵文献后来成为我国核能研究的重要基础。
三次“我愿意”
![]()
回国后的王承书,迅速投身到祖国的科研事业中,1958年,钱三强邀请她从事热核聚变研究,面对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她的回答简洁有力:“我愿意”。
从此王承书开启了疯狂的研究模式,她夜以继日地工作,翻译大量苏联提供的热核聚变书籍,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她硬是在短短三年内,从零开始攻克了热核聚变理论,成为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
1961年的一天,钱三强再次找到王承书,这次的任务更加艰巨,进行铀浓缩技术研究,这意味着必须隐姓埋名,断绝一切国际学术交流,面对如此巨大的牺牲和考验,49岁的王承再次表示忠心,从此国际物理学界再难寻她的踪迹。
在504厂里,她是唯一的女科学家,但她却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和执着,承担起了推动原子弹爆炸的重任,同事们经常看到她工作到深夜,用老旧的手摇计算机进行海量运算,仅仅两年时间,原本风华正茂的她满头白发,52岁的年纪看上去却如同72岁的老人。
![]()
但她的付出换来了巨大的成就,成功推动我国第一座铀浓缩气体扩散厂启动,比预计提前整整113天取得第一批高浓铀合格产品,为原子弹爆炸提供了坚实的燃料保障。
1975年,钱三强第三次来访,面对是否愿意继续坚守的询问,63岁的王承书依然毫不犹豫表示愿意,此后王承书又以孱弱之躯,为祖国的科技事业继续奋斗了20年。
无名英雄的伟大
![]()
由于长期参与高度机密的研究工作,王承书成为了30多年的无名英雄,1994年,王承书收到了病危通知,她留下遗嘱,将毕生积蓄十万元全部捐给“希望工程”,生前清贫度日,去世两袖清风,王承书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爱国情怀。
走进王承书的家,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居所,那张用了数十年的旧书桌,油漆已经斑驳脱落,晚年患有眼疾时,她坚持不使用进口药物治疗,认为这是在浪费国家资源,这种朴素而坚定的信念,贯穿了她的一生。
![]()
在王承书曾经工作过的实验室里,那台锈迹斑斑的手摇计算机静静陈列着,工作人员说,当年就是用它完成了原子弹研发的关键计算,如今这些看似老旧的设备,见证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科研传奇。
她生前留下的唯一影像资料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伏案工作,桌角放着的纸条上工整地写着:“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结语
![]()
那张著名的三人合影背后,隐藏着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往事,当蘑菇云在罗布泊升起时,世界记住了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一位女科学家为这一刻奉献了全部智慧与青春。
从燕京大学的才女到国际物理学界的新星,从隐姓埋名的研究者到捐尽家产的慈善家,王承书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的伟大不在于声名显赫,而在于默默坚守。
来源:央视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