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2025年的全球经济舞台上,中美博弈的硝烟愈发浓烈。
从关税壁垒到芯片封锁,从稀土管制到金融威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突破单一领域的界限,演变成一场关乎全球格局的全面较量。
其中,美国频频挥舞的“金融核弹”,将中国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WIFT),成为悬在全球市场上空的最大悬念。
![]()
这张被美国视为终极底牌的王牌,究竟是不可阻挡的致命武器,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冒险之举?
中美双方的博弈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与利益纠葛?
![]()
中美摩擦的升级有着清晰的时间线。
起始于2018年,特朗普政府以301条款为由,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随即展开同等规模反制,拉开贸易战序幕。
此后数年,双方关税壁垒持续加高,2024年美国将关税翻倍至20%,2025年更威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
由此贸易额随之剧烈波动,从2019年的5412亿美元跌至谷底,2024年回升至6883亿美元,背后是两国产业的艰难博弈。
![]()
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的临时规则将对抗推向新高潮。
该规则规定,母公司在美限制实体名单中且对外投资占比超50%的子公司将自动被制裁,目标直指中国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
而荷兰政府趁机出手抢夺该企业,上演了赤裸裸的经济胁迫。
面对步步紧逼,中国迅速反制,2025年10月9日出台稀土含量超0.1%即需审批的出口管制规则。
同时将锂电池、金刚石等关键材料纳入管控,这些材料覆盖400多个高科技细分领域,直接击中美国AI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命脉。
![]()
此外,中国还将1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对高通启动反垄断调查,并针对性加收美国籍股东占比25%以上航运公司的港口费,让美国制裁计划得不偿失。
美国的底气最初源于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和进口国地位,关税威胁失效后,便将目光投向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及SWIFT系统这张“核弹级底牌”。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尖锐提问中美脱钩持续推进,除了稀土与芯片对决,双方还剩多少筹码?谁会先出最后一张牌?
而在历史上,美国曾多次使用SWIFT制裁,特别是在2012年和2018年两度切断伊朗的SWIFT通道,导致其石油出口重创。
![]()
信息来源:联合早报
而且2022年俄乌冲突后,7家俄罗斯银行被移出SWIFT,引发卢布暴跌和大规模挤兑,朝鲜早在上世纪初就被事实性排除在系统之外。
但中国的情况,远比这些国家复杂得多。
如果要理解美国金融威慑的软肋,需先看清SWIFT系统的真实面目。
这个1973年在比利时成立的金融通信网络,每天处理4000多万条消息,涉及几万亿美元交易,承担全球90%的跨境支付通信任务。
但它并非独立清算机构,必须与美国主导的CHIPS清算系统协同运作,才能完成资金转移。
![]()
更关键的是,SWIFT的决策并非美国一言堂,其董事会25人中,美国仅占2席,欧洲占17席,中国占1席,任何制裁决策都需多国协调。
中国与欧洲贸易联系紧密,德国对华出口已超1000亿欧元,法国奢侈品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这些国家显然不会轻易配合美国牺牲自身利益。
此外,美国国内利益绑定也让制裁难以推行,美国超市半数商品来自中国,一旦切断SWIFT,进口成本将上涨20-30%,其农产品、飞机等对华出口也将因支付通道受阻陷入停滞。
而且中国早已为可能的金融封锁做好准备。
![]()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自2015年建立以来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处理821万笔交易,金额达175万亿元,接入109个国家的1400家机构。
就在2025年5月,CIPS累计交易金额突破675万亿元,覆盖189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参与者176家,间接参与者超1500家。
该系统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可与SWIFT互通,虽规模仍有差距,但已具备紧急情况下承接跨境支付需求的能力。
其实美国迟迟不敢动用SWIFT制裁,除此之外核心在于对中国的深度依赖及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因为在关键材料领域,美国的软肋尤为明显。
![]()
华盛顿智库CSIS警告,若中国限制稀土供应,美国重建独立稀土体系需8-10年,投入超百亿美元,还面临严苛环保审批。
并且在经济层面,制裁中国对美国打击可能更为致命。
美元霸权根基在于全球信任,而美国将金融武器化的行为正不断侵蚀这种信任。
俄乌冲突中,美国联合G7冻结俄罗斯约3250亿美元海外资产,引发全球警醒,去美元化浪潮悄然兴起。
人民币跨境支付比例从战前的1.9%跃升至2024年7月的6%,规模增长超3倍。
若美国将中国踢出SWIFT,将进一步加速去美元化。
![]()
沙特阿美等能源巨头已开始接受人民币支付,三个月内人民币在沙特石油交易中的占比从19%飙升至34%。
并且澳大利亚也已尝试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结算,这些变化不断侵蚀美元结算份额,导致各国减少美债购买,这对依赖美债融资的美国财政而言可能是致命打击。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转变也印证了美国的两难。
2025年10月19日,特朗普在专访中承认100%关税不可长期持续,并表示愿意与中国相处融洽。
![]()
这背后是美国诸多手段被中国成功化解,中美博弈已从贸易领域升级为涵盖金融、科技、能源、外交的全面对抗.
任何极端手段都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这是美国不敢轻易按下制裁按钮的根本原因。
中美博弈的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重构。
美国试图通过金融霸权和技术封锁维持主导地位,但时代浪潮已然改变。
中国的态度始终明确,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种底气来自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对全球趋势的准确把握。
![]()
中美最坏情况也只是会走向半脱钩状态,因为完全脱钩对双方代价过大。
美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中国已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芯片自给率提升至30%,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降至11%。
未来全球经济不会是某一个国家的独角戏,而是多极化力量的协奏曲。
美国金融霸权正在衰落,人民币崛起并非要取代美元,而是打破单一货币体系垄断,提供更多元安全的选择。
![]()
结语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不会是挥舞制裁大棒的一方,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合作共赢的参与者。
站在历史十字路口,双方需保持理性克制,在平等协商中寻求共识。
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合作才是唯一出路,这不仅是中美两国的必然选择,更是全球各国的共同期待。
![]()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
信息来源:央广网
1.观察者网:《当黄金破千元、比特币动荡:专家激辩国际货币体系新走向》2025-10-19
2.央广网:《美元霸权的“黄昏”VS人民币国际化的“弄潮”》2025-07-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