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喜马拉雅山,大家都知道这是世界屋脊,地质条件复杂得要命,地震、滑坡、洪水啥的随时可能来。中国在这块儿基建一直挺稳当的,动工前论证好几年,步步小心,避免大祸。
印度偏不信这个邪,从2016年就开始大干快上,修查尔达姆公路,挖佐吉拉隧道,硬要在山里头折腾出一条战略通道来。
结果,事故不断,环境破坏严重,到现在,项目还拖拖拉拉。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捏把汗,印度这股子劲头儿,是真想跟中国比一比基建速度,还是忽略了自然界的底线?
![]()
查尔达姆公路项目是莫迪政府2016年12月27日在北阿坎德邦德拉敦奠基的,总长900公里,宽12米,双车道标准,连接亚穆诺特里、甘戈特里、凯达纳特和巴德里纳特四个朝圣地。投资上万亿卢比,计划拓宽旧路,建100多座桥梁,挖3500个涵洞,还包括几条隧道。
表面上看是为方便朝圣游客和当地经济,实际上军事意味浓厚,尤其是中印边境那块儿,印度想加强后勤补给,部队调动更快。
佐吉拉隧道也差不多,14.2公里长,穿越克什米尔和拉达克间的山口,海拔3000多米,建成后能把10小时路程缩短到4小时,全天候通行,不怕雪封路。
![]()
印度为啥这么急?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陆军自己承认,基础设施落后是败笔,得赶紧修全天候道路。莫迪上台后就推“印度制造”和数字印度,基建是重头戏,2024年大选他第三次连任,继续砸钱。
整个查尔达姆项目分成53段,每段不到100公里,这样就能绕过全面环境评估,省事儿。但这招儿聪明是聪明,可隐患埋得深。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撞出来的,地下活跃,岩层松动,爆破一多就容易出事儿。
![]()
中国修青藏铁路时,花了十几年规划,层层把关,尼泊尔那边的中尼隧道也论证了好几年才动土。印度这儿呢?直接上马,砍森林、爆破山体,专家早警告过,地质不稳,大规模动土等于玩火。
果然,2023年11月12日早上5点半,丝尔基亚拉-巴尔科特隧道塌了。60米长的岩段崩下来,41个工人被埋里面,堵得严严实实。这隧道是查尔达姆项目的一部分,长4.5公里,本来是为绕过弯道设计的。
![]()
救援队来了,国家灾害响应部队、地质专家全上阵,先挖竖井,手动清理,避免二次坍塌。用了17天,11月28日才全救出来,好在没人死,但这事儿闹得国际头条。之前项目就出过小事故,桥梁沉降、边坡崩裂,但媒体压着没大报。
塌方前,爆破震动让岩层更松,雨季一浇,泥石流就来。印度政府承认,项目分段就是为了不做环境评估,结果忽略了这些风险。
![]()
环境破坏更是严重。查尔达姆项目砍了上万棵树,毁了700多公顷森林,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多了,影响下游生态。2022年雨季,250公里路段滑坡300多处,比以前翻倍。
2025年8月5日,布吉拉提生态区洪水冲垮了好几段路,最高法院专家组直言,这项目在敏感区扩路,等于在引灾。印度国家高速公路发展局说,滑坡风险会涨,因为山体切割不科学。
![]()
朝圣季游客多,2025年5月刚开,路好走是好,但雨一停,游客就卡在那儿。佐吉拉隧道也砍了不少林子,施工中通风井和接头路都遇地质麻烦,成本超支,预算从6800亿卢比翻倍。
目前,查尔达姆公路整体超70%,但延误严重,原计划2020年完工,现在推到2024年底,好多段还卡在诉讼和土地纠纷上。乌塔拉坎德邦从2014到2025年6月,建了2969公里国道,但查尔达姆这儿,604公里34个工地还在磨。
![]()
2025年7月,路段滑坡又多,研究说不科学切割山坡是主因。佐吉拉隧道更惨,64%进度,2025年3月说70%,但8月议会报告,延到2028年2月。印度钢铁局2025年7月供了3万吨钢,但整体工程质量堪忧,桥负载测试常失败,坦克压桥的事儿在印度基建史上不是新闻。
对比中国,印度这基建真有点儿跟风的味道。中国在喜马拉雅南麓也修路建村,但更注重可持续。像西藏那边,公路铁路双管齐下,但每步都做环评,防滑坡措施到位。印度专家说,中国十年内军民两用设施大增,边境村子升级,但没像印度这么乱砍乱炸。
印度想弯道超车,人口年轻,平均岁数不到30,莫迪觉得人多力量大,就能取代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可说白了,技术、管理、人才跟不上,教育落后,文盲问题还没解决,医疗卫生电信都成瓶颈。印度名声在外,高铁坑日本,仿制药惹医药公司,苹果代工成坟场,谁敢投大钱?
军事上,印度修这些路是为边境补短板。后勤弱,士兵伙食差,高糖高盐比不过纪律严的对手。隧道一通,部队运兵快了,但地质灾害一多,路就瘫。
![]()
2025年乌塔拉坎德邦列出一堆项目,说能减旅行时间,刺激经济,但专家摇头,生态脆弱,稍不慎就成灾难。最高法院2025年8月警告,布吉拉提区扩路可能酿更大祸,呼吁全面研究再批大建。
![]()
印度基建的毛病暴露无遗。豆腐渣工程多,塌方桥垮常见,赶进度忽略安全。莫迪雄心勃勃,想通过路桥隧道改变命运,但量力而行啊。喜马拉雅不是随便折腾的,板块碰撞,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洪水频率高。
印度忽略这些,环境破坏不可逆,历史会记账。中国克制开发,保护生态,才是长久之道。印度要是学学,多论证、多评估,别一头热,说不定能少走弯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