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国的立场已经再次相当的诡异,因为美国总统对于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采取了高压逼迫的立场,要求乌克兰立即停火,并且在实际的控制线实现领土的划分,从而实现和俄罗斯签署和平协议。
美国的做法已经非常明显,就是要实现“割地换取停火”,显然伤害的是乌克兰的利益,对于美国的翻脸如翻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相当的不满,美国要乌克兰停火,实际上已经是在逐步放弃对于乌克兰的支持,乌克兰已经从棋子要变成弃子的节奏,为此基辅当局已经显现出了恐慌。
![]()
美国对乌政策转向的具体表现
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转向并非偶然,而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行动逐步显现。从近期披露的信息来看,美国要求乌克兰放弃的领土范围,主要是当前被俄罗斯实际控制的区域。这些区域涵盖了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部分地区以及南部的赫尔松、扎波罗热州部分区域,总面积约占乌克兰国土面积的 15%,且包含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业产区。
在军事援助方面,美国的调整同样明显。根据美国国防部 2025 年 10 月发布的对外军事援助报告,当月美国对乌军事援助金额较 9 月下降 42%,从 32 亿美元降至 18.5 亿美元,其中关键的防空系统、主战坦克等重型装备的援助计划被暂停。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还通知乌克兰,原本承诺的 20 亿美元经济援助将延迟发放,理由是 “需重新评估乌克兰局势对援助效果的影响”。
![]()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与俄罗斯的互动变化。2025 年以来,美国总统已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过一次会晤,双方近期还约定将在布达佩斯举行第二次面对面接触,议题涵盖俄乌冲突停火、核军控等领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推动俄乌冲突政治解决符合全球安全利益”,这与此前美国将俄罗斯定位为 “欧洲安全最大威胁” 的表述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急于从俄乌冲突抽身?
美国急于推动俄乌冲突停火、对乌立场转向,本质上是基于自身战略资源分配与全球重心调整的考量。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已累计向乌克兰提供超过 1300 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这对美国财政形成不小压力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对乌援助已导致美国财政赤字增加约 890 亿美元,占同期联邦财政赤字总额的 12%。
![]()
同时,长期投入俄乌冲突也分散了美国在其他地区的战略资源。在欧洲方向,美国为维持对乌支持,不得不持续向欧洲部署兵力,目前美国在欧洲的驻军规模达 12 万人,较冲突前增加 60%,大量兵力和装备的调动,影响了其在印太地区的部署节奏。而印太地区作为美国近年来重点打造的 “战略前沿”,其兵力部署不足已成为美国军方的担忧焦点。
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定位来看,其长期将中国视为 “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国防部 2025 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是唯一有能力在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挑战美国全球地位的国家”。
![]()
但俄乌冲突的持续,让美国难以集中精力实施 “印太战略”—— 欧洲盟友因俄乌冲突面临能源安全、难民等问题,无暇配合美国在印太地区对中国的围堵;美国自身也因援乌需求,在芯片出口管制、关税政策等对华施压手段上有所克制,战略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俄罗斯的实际实力也让美国调整了对俄认知。尽管俄罗斯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力量,但俄罗斯经济体量仅为美国的 1/10,2024 年俄罗斯 GDP 约为 2.2 万亿美元,且经济结构高度依赖能源出口,缺乏长期与美国对抗的经济潜力。美国认为,通过适度的 “安抚” 政策,可减少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牵制,从而将更多资源投向印太,集中应对中国。
![]()
美国可能转向对付中国的具体迹象
从近期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其战略重心向中国倾斜的迹象已逐渐明显。在军事部署方面,美国海军近期调整了航母战斗群的部署节奏,原本计划派往地中海支援欧洲方向的 “福特” 号航母,转而部署至西太平洋,与此前在该区域的 “里根” 号航母形成双航母战斗群,这是 2023 年以来美国在西太平洋首次同时部署两艘核动力航母。
在经济领域,美国进一步强化对华科技遏制。2025 年 10 月,美国商务部将 28 家中国实体新增列入 “实体清单”,涵盖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禁止这些实体获取美国技术和产品。同时,美国还推动日本、荷兰等国加强对中国的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试图进一步切断中国在高端芯片产业链的获取渠道。
![]()
在盟友协调方面,美国近期密集与印太地区盟友互动。美国总统先后与日本首相、韩国总统举行双边会谈,重点讨论 “应对中国挑战”,并宣布将扩大美日澳印 “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合作范围,新增太空、网络安全等合作领域。此外,美国还推动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计划在菲律宾新增 3 个军事基地,进一步强化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
在贸易政策上,美国虽未立即升级对华关税,但近期多次在 WTO 框架下对中国发起贸易诉讼,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领域,指控中国 “实施不公平贸易政策”。同时,美国还在积极推动 “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实质性进展,试图通过制定区域贸易规则,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
乌克兰的困境与国际局势的连锁反应
美国对乌立场的转变,让乌克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军事上,失去美国的大额援助后,乌克兰军队的装备补给出现短缺 —— 乌克兰国防部数据显示,当前乌军的炮弹库存仅能满足 1 个月的作战需求,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的完好率不足 60%,难以维持此前的反攻态势。
政治上,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内外压力。国内方面,乌克兰议会中反对党已提出对泽连斯基的不信任案,指责其 “未能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屈服于美国压力”;国际上,乌克兰的欧洲盟友态度也出现分化,德国、法国虽表示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但援助规模已明显缩减,2025 年 10 月欧盟对乌援助金额较上月下降 35%。
![]()
从国际局势来看,美国的立场转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欧洲,部分国家可能会效仿美国,减少对乌支持,转而寻求与俄罗斯改善关系,尤其是依赖俄罗斯能源的中东欧国家,如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已开始与俄罗斯重启能源合作谈判。在亚洲,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中国周边的军事活动可能进一步增加,南海、台海等区域的不确定性上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