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邻居李阿姨送来一包自己晒的陈皮,我顺手放在厨房角落忘了用。直到今年春天持续咳嗽,想起这包陈皮,泡水喝了两天竟然好转了。我惊讶地打电话向李阿姨道谢,她却笑着说:“这算什么,我家陈皮从来不买,都是自己做的。”
![]()
在李阿姨的指导下,我才发现原来制作陈皮如此简单,只需要最普通的橘子皮,就能做出能吃上一整年的优质陈皮。
第一步:选对原料,普通橘子就很好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跟着李阿姨去菜市场采购。她径直走向一个卖相普通的小摊,挑选的既不是昂贵的蜜桔也不是进口水果,而是本地产的普通橘子。
![]()
“别看这些橘子个头不大,皮薄,正是做陈皮的好材料。”李阿姨边挑边说,“做陈皮不需要专门买什么特殊品种,咱们平时吃的橘子,把皮留下来就行。”
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扔进垃圾桶的橘子皮,竟然是这么好的宝贝。
李阿姨教我挑选皮色橙黄、无疤痕、无蜡质的橘子。“有些超市的橘子为了好看会打蜡,那种不要选。最好买本地农户自己种的,更天然。”
我们买了三斤橘子,花了不到十块钱。李阿姨说:“这些橘子皮晒干后,够我用大半年了。”
第二步:清洗与取皮,细节决定成败
回到家,李阿姨演示了清洗的关键步骤:“很多人随便冲一下就开始剥皮,这是不对的。”
她先用温水冲洗橘子表面,然后在盆中放入少许食用小苏打,加水浸泡了十分钟。“这样能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杂质。”
![]()
取出擦干后,她开始剥皮,手法干净利落——完整地剥下整颗橘子的皮,尽量保持皮的完整。“破了也没关系,但不破的陈皮更易保存。”
我注意到她细心地将白瓤保留在皮上,约2-3毫米厚。“这个度要把握好,”她解释,“白瓤太厚晒不干,太薄又缺乏药效。带着适量白瓤,这样的陈皮泡水才既有清香又不苦涩。”
第三步:生晒与蒸制,古法新传
接下来的步骤让我大开眼界。李阿姨没有直接把橘子皮放在阳光下暴晒,而是先在通风的阴凉处晾了两天。
“很多人一剥皮就急着晒,其实应该先让橘子皮微微发软,这样不容易碎。”
待橘子皮变软后,她取来蒸锅,铺上干净的纱布,将橘子皮放入,水开后蒸15分钟。
“蒸制是关键的一步,”她边说边调整火候,“目的是杀菌和破坏果皮中的活性酶,这样陈皮才能长期保存而不霉变。”
![]()
蒸好的橘子皮颜色变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她将这些皮重新摊放在竹筛上,搬到阳台接受秋日阳光的洗礼。
“记住,陈皮不能暴晒,要在柔和阳光下慢慢晒干。白天晒,晚上收,反复七到十天,直到橘子皮完全干透,手感脆硬。”
第四步:储存与等待,时间酿造精华
晒好的陈皮还不能立即使用。李阿姨拿出几个干净的玻璃罐,将干透的陈皮小心地放入。
“有人用塑料袋装陈皮,这是不对的,容易受潮。最好用玻璃罐或陶瓷罐。”
她在每个罐中都放入一小包食品干燥剂,“这样能防潮,陈皮不会发霉。”
最后,她在罐子上贴了标签,注明制作日期。“陈皮至少要放置三个月才能称之为陈皮,放置时间越久,价值越高。我家这些都是去年做的,现在正是好用的时候。”
![]()
看着一排排装满陈皮的玻璃罐,我突然明白,这不仅是食物的保存,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陈皮妙用,小食材大作用
李阿姨向我展示了陈皮的多种用法:
煮汤时放一小片,去腥增鲜;泡水喝助消化;炖肉时加入,肉质更易软烂;甚至可以用来泡澡,对皮肤有益。
“市面上卖的陈皮,你不知道他们加了什么东西,自己做的才放心。”李阿姨说,“我这方法是从我奶奶那里学来的,她活到九十六岁,一辈子都在自己做陈皮。”
如今,我也养成了收集橘子皮的习惯。每次吃橘子前,都会仔细清洗,然后完整地剥下果皮,按照李阿姨教的方法制作。
这个方法不仅让我家每年都有充足的陈皮使用,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废物”的看法——生活中很多被我们丢弃的东西,其实只要稍加用心,就能变废为宝。
![]()
制作陈皮的过程,也让我领悟到一些人生道理:就像普通的橘子皮经过时间的沉淀会成为珍贵的陈皮一样,平凡的日子经过用心的经营,也会酿出深厚的滋味。
这个简单的方法,我已经分享给了很多朋友。现在,你也知道了这个秘密——别再买陈皮了,也别再扔掉橘子皮。趁着橘子上市的季节,动手做一些属于自己的陈皮吧。做法简单,原料普通,做一次却能让你用上整整一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