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很多人问我:“何老师,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发大财?”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但前提是,你得先戒掉一些“看似合理、实则致命”的欲望。
我们总在寻找“赚大钱的方法”:学理财、看财报、研究风口、打听内幕……但查理·芒格,这位用智慧和理性构建财富帝国的投资大师,却给了我们一个完全相反的视角:
发大财的第一步,不是追求什么,而是戒掉什么。
他一生践行“逆向思维”:想成功,先搞清楚什么是失败;想富有,先搞清楚什么是贫穷的根源。
在芒格的演讲、访谈和著作中,我反复看到三个被他反复警示的“欲望陷阱”。它们像无形的锚,拖住无数人向上跃迁的脚步。而真正能跨越财富分水岭的人,往往都是先从戒掉它们开始的。
欲望一:戒掉“快速致富”的欲望
“有没有稳赚不赔的项目?”
“哪个赛道今年能翻倍?”
“能不能推荐一只黑马股?”
这些,都是“快速致富”欲望的典型表现。
芒格对此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你二十岁就懂得复利的力量,和双倍收益的害处,你将受益一生。”
他口中的“双倍收益”,不是指回报率,而是指“想用一半时间赚两倍钱”的贪婪心态。
为什么“快速致富”是陷阱?
因为真正的财富积累,是时间×复利×正确决策的结果。它注定是缓慢的、非线性的,甚至在前期看起来“毫无进展”。
但人性天生厌恶等待。我们想要即时反馈,想要立竿见影。于是,我们追逐热点、频繁交易、迷信“内幕”,结果往往是:赚一点小钱就跑,亏一次大钱就伤元气。
而芒格和巴菲特,过去60年只做对了几件事:买优质企业、长期持有、不瞎折腾。他们的年化回报率不过20%左右,但60年复利下来,就是天文数字。
真正的财富,是时间的朋友。而“快速致富”的欲望,恰恰是时间的敌人。
戒掉它,你才能沉下心来,做那些“短期看不到结果,但长期必然有价值”的事:深耕能力、积累信用、构建系统。
欲望二:戒掉“被人认可”的欲望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知道某个投资不靠谱,但因为朋友都在买,你也跟着投了;
明明想坚持长期主义,但看到别人晒收益、上热搜,你就开始怀疑自己;
明明有自己的判断,但领导一反对,你就动摇了。
这背后,都是“被人认可”的欲望在作祟。
芒格说:“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而不是靠别人的掌声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在投资中,大众的认可往往意味着价格已经被推高。当所有人都说“这是机会”时,机会往往已经消失。
真正的机会,诞生于“无人问津”时。而敢于在那时出手的,一定是那些不在乎别人怎么看的人。
芒格和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举买入,当时被媒体嘲讽为“过时的老人”。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恐惧让优质资产价格远低于价值,这正是买入的时机。
财富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而认知,往往诞生于独立思考,而非群体共识。
戒掉“被人认可”的欲望,你才能拥有“反共识”的勇气。而历史告诉我们,巨大的财富,往往藏在“反共识”之中。
欲望三:戒掉“过度消费”的欲望
很多人以为,发大财是“赚更多”。但芒格的逻辑是:发大财,首先是“留得住”。
而“留得住”的最大敌人,就是过度消费。
你赚5万,花4.8万;我赚3万,花1.5万。短期看,你过得比我风光。但长期看,你的财富积累速度,可能远不如我。
芒格一生简朴。他住老房子,开旧车,穿便宜西装。不是他没钱,而是他深知:每一笔不必要的消费,都是对未来自由的抵押。
更可怕的是,过度消费会形成“收入-支出”螺旋:赚得越多,花得越多,负债越多,就越需要拼命工作还债,陷入“高收入陷阱”。
而真正的财富自由,不是无限花钱,而是拥有“说不的权利”——不为房租低头,不为老板生气,不为短期利益出卖长期价值。
芒格说:“财富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 但如果你能戒掉过度消费的欲望,把资源集中在生产性资产上(如学习、投资、创业),你就能让财富真正为你工作。
如何戒掉这三种欲望?
芒格给出的方法,不是靠意志力硬扛,而是建立“理性系统”。
建立“延迟满足”机制
比如,把每月收入的20%自动转入长期投资账户,禁止动用。让“延迟满足”变成习惯。
构建“多元思维模型”
用心理学理解人性,用经济学理解市场,用数学理解概率。当你认知维度更高,那些短期诱惑自然显得渺小。
设定“人生检查清单”
每次做重大决策前,问自己:
这个选择,五年后还会让我受益吗?
我是在追求财富,还是在追求炫耀?
如果没人看到,我还会这么做吗?
我们总以为,发大财需要“做更多”:学更多技能、抓更多机会、认识更多大佬。
但芒格的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起点,是“少做”——少做那些被欲望驱使的错误选择。
戒掉“快速致富”的幻想,你才能专注长期价值;
戒掉“被人认可”的执念,你才能坚持独立判断;
戒掉“过度消费”的习惯,你才能积累真正资产。
财富,不是欲望的满足,而是欲望的管理。
当你能驾驭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欲望驾驭时,发大财,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在深刻理解了芒格关于克制欲望、理性决策的智慧之后,我想向你推荐一本与之精神高度契合的书——《低成本生活》。
![]()
人民邮电出版社低成本生活:如何让你的人生省钱又省力 生活方式
¥29.9
精选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如果说芒格的智慧教会我们如何从思维底层构建财富的护城河,那么何圣君老师的这本《低成本生活》,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落地、可执行、充满生活实感的日常实践指南。
这本书不是教你“节衣缩食”的苦修手册,也不是鼓吹“极简主义”的空洞口号。它真正讲透了一个核心理念:低成本 ≠ 低质量,而是用更少的资源,换取更高的生活满足感。
它完美呼应了我们刚才谈到的三大“戒掉”:
戒掉“快速致富”的幻想?
《低成本生活》告诉你,真正的财务自由,始于对每一笔支出的清醒认知。它教你记账、分析消费结构、识别“伪需求”,把省下的钱用于投资自己、储蓄和复利积累。这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一场细水长流的财富长征。
戒掉“被人认可”的执念?
书中提倡的“在家做饭”、“自带水杯”、“逛公园代替网红打卡”,本质上是一种不被消费主义绑架的生活选择。当你不再为朋友圈的点赞而买单,当你发现健康饮食和自然风光带来的快乐远胜于奢侈品logo时,你就拥有了芒格所说的“反共识”的底气。
戒掉“过度消费”的习惯?
这本书简直是“对抗过度消费”的武器库。从“应季购买水果”到“经典款衣物穿三年”,从“利用图书馆资源”到“用旧物改造创造价值”,每一个建议都在帮你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浪费转化为储蓄,把物质的消耗转化为生活的丰盛。
更重要的是,《低成本生活》充满了人性化的温度。它不苛求完美,而是鼓励你“从一件小事开始”,比如坚持带饭三个月。这种渐进式的改变,更容易坚持,也更能带来真实的掌控感和幸福感。
可以说,《低成本生活》是芒格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柔落地。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富有,不是银行卡上的数字,而是内心的从容与自由。
如果你希望将“理性”和“克制”的投资哲学,融入到每一天的柴米油盐中,那么这本书,值得你放在枕边,细细品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