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阵子我刷朋友圈,看到小学同桌小善发了一条动态:“还剩15年房贷,希望有生之年能还完。”下面配了一张她凌晨加班的照片。那一刻,我突然特别难受。
小善以前是我们那一群人里最有拼劲的。大学毕业那年,她一个人从老家跑到广州打拼。刚开始在中介上班,后来做销售,熬了几年才在天河那边付了首付,买了一套两居室。
我还记得那时候她特别开心,跟我说:“终于有自己的房了,再苦也值。”那会儿她脸上全是光。
可这两年,每次听她说起房子,语气都变了。
她说:“我现在最怕的就是银行扣款短信。工资一到账还没焐热,就被划走一大半。每个月都像在跟房贷赛跑,怕迟到、怕少交、怕哪天出点意外就断供了。”
她老公前段时间公司裁员,现在靠她一个人撑着。她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兼职接单写文案,连生病都不敢。她说:“我不是不累,是不敢停。”
听到她这话,我一句劝都说不出口。因为我懂。
其实我们这一代人,谁不是这样?以前盼着有房,现在只想早点解脱。
我自己也一样。
那年我咬牙买了现在这套房,想着早点上车就能安心。首付凑得差点把家掏空,贷款30年,每个月一万多的月供。刚买的时候,觉得这是“家的开始”;可住进去后,才发现这是“压力的开始”。
每个月发工资那天,我都能清楚感受到自己“打工的意义”。卡里那一串数字还没来得及开心,立刻被银行划走。那种感觉,真的像在替房子打工。
有一次我和老公算账,房贷+孩子教育+生活费,一个月下来根本不剩。老公叹了口气说:“要是没买这套房,我们现在该多轻松。”
我没接话。因为我知道,当初的我们也没得选。那几年大家都在买房,不买就怕“错过时代”。可现在回头看,我们买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枷锁。
这几年房价跌了,工资没涨,物价倒是天天往上窜。生活就像被掐住喉咙,哪都不敢松。
身边朋友的故事也一个比一个心酸。
有个同事去年生完孩子,原本打算休产假三个月,结果一个月不到就回去上班。她说:“没办法啊,房贷等不起。”
她每天上班挤地铁,晚上还要喂奶,眼圈黑得吓人。可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事,我还能撑。”
说到底,我们都在硬撑。撑工作、撑生活、撑那一点点所谓的尊严。
有时候晚上我躺在床上,会突然想:当初拼命买下的房子,到底改变了什么?
以前租房时,总想着有自己的家该多好。可现在有了,反而再也没有“家的感觉”。每次看到房贷账单,心里只剩压抑。
有人说,房子是家的象征,是稳稳的幸福。可在我看来,房子更像是一种困住普通人的围墙。你以为买的是归属感,其实买的是焦虑。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我们聊起未来。有人说想去考公,有人想出国,有人想换城市重新开始。轮到我时,我只笑了笑说:“我哪都不敢去,房子还在这。”
他们都笑了,可我知道,那笑里是同样的无奈。
房贷这东西,它不只是数字,更是一种精神枷锁。你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不敢出意外。你连做梦都得掂量一下,怕太奢侈。
而最可怕的是,你明明已经习惯了这种“窒息的生活”。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上班、下班、还贷、算账。
偶尔看见新闻里有人提前还清房贷,我都会下意识地点进评论区。底下全是“羡慕哭了”“什么时候轮到我”。那一刻我觉得特别心酸——原来我们连“自由”都要分期买。
小善前几天又给我发消息,说她决定不再加班到深夜了。她说:“再拼下去也还不完,不如慢点走。”
我回她:“对,活着比房子重要。”
她发了个笑脸:“可要是没房,连活着都不安稳。”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普通人的现状——被现实推着走,被房贷绑着活。以前盼着有房,现在只想早点解脱。
可解脱谈何容易?
哪怕有一天真还清了,也不知道那时候我们还剩下多少力气去生活。
房子有了,梦却没了。
也许这就是成年人的代价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