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区菜市场旁,那家只对老人开放的火锅店曾热闹半年。每天上午十点,拎布袋子的老人们排队进门,红油火锅涮着“生态牛肉”,“小管家”热络招呼——没人料到,这顿“白吃的午餐”会卷走他们的养老钱。
2023年5月27日,祝阿姨攥着布袋子站在店前,“暂停营业”的红字扎得她手发抖。前一天还约好来吃嫩牛肉,如今不仅火锅没了,她投的10万“养牛钱”也没了踪影。
![]()
“比亲闺女还贴心”:温情围猎局
祝阿姨是被老街坊张婶拉去的:“免费吃,牛肉是内蒙古牧场直送!”节俭的她想着“不吃白不吃”,进店后发现满是同龄人,服务员态度比自家孩子周到。穿浅蓝衬衫的“小管家”记得她不吃香菜,主动挑净调料,还陪她唠家常。
此后三个月,小管家从不多提投资,只聊家长里短。知道祝阿姨儿子在外地,每天发微信问吃饭,降温提醒添衣,甚至送艾草贴治腰腿痛。“比亲闺女还贴心”,祝阿姨渐渐卸了防。
吃三次火锅后,小管家才“无意”提:“阿姨,这牛肉是公司养的牛,1万认养一头,年化收益50%,一年返本,张婶都投8万了。”祝阿姨起初犯嘀咕,但小管家拿出牧场视频、他人利息到账截图,还说“先投1万试试,不行退”。她想着能赚利息少麻烦儿子,先投5万,一个月后果然收到2500利息。
彻底信了的祝阿姨又追加5万,就为“投资10万去内蒙古看牛”。牧场里,她亲手喂了“自己的牛”,编码与合同一致,工作人员还聊“养牛经”。她回来后逢人便说靠谱,还拉邻居闾阿姨入了局。
“不投对不起人”:人情绑架的陷阱
闾阿姨起初拒绝,吃了三次火锅都躲开投资话题,却架不住两重压力。她介绍的老姐妹李姐投了15万,总说“你介绍的肯定靠谱”,闾阿姨怕被误会“骗吃骗喝”,先投了1万。
更难办的是小管家的“人情债”:帮她联系广场舞排练场地,孙子生日送绘本。“人家这么用心,不投资像占了便宜”,小管家带水果上门三次后,闾阿姨又追加12万,共投13万。
警方后来查明,团伙专门培训小管家:先聊家常摸清老人情况,用“专属服务”建情感连接,再利用老人“重人情”心理骗钱。“就找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他们缺陪伴,我们给陪伴,让他们互相影响”,团伙成员王某交代。
半年间,600多位老人被骗,有人投1万,有人投60万,最多的把120万拆迁款全投了进去——这些钱全是他们的养老钱、看病钱。
![]()
“牧场是租的,牛是演的”:骗局揭穿与挽回
火锅店关门的消息炸了锅。祝阿姨联系小管家被拉黑,闾阿姨跑到公司只看到空办公室和散落的合同。“13万是救命钱啊!”闾阿姨哭着说,甚至想过同归于尽,直到民警告知“正在追赃”。
警方顺着线索追到内蒙古,发现“牧场”是5万租的草场,“牛”是借的、每天给50元“出场费”,“工作人员”是背脚本的临时工,“认养牛编码”只是可撕的打印纸。
骗子将4200万中的700万发利息“拆东墙补西”,其余挥霍——王某买了两辆豪车、一套房。幸运的是,警方冻结账户追缴近3500万。2024年8月,主犯王某被判7年6个月,罚金50万,其余16人也获刑。
祝阿姨拿回9万,闾阿姨拿回近12万。祝阿姨后来买牛肉自己煮,却吃不出当初的味道:“以后再也不信免费的好事,养老钱攥自己手里最踏实。”
为何老人总成诈骗目标?
这并非个案,苏州“人人一亩田”、湖北“土地代种植”骗局的受害者全是老人。北京反诈负责人李旭分析三大原因:一是“认知差”,老人不懂“年化收益”,信“农业项目”;二是“情感缺”,子女不在身边,易被温情攻势打动;三是“社交弱”,信息单一,易跟风投资。
更危险的是,部分骗局带传销性质,老人拉人投资能拿提成,平台崩盘后可能成共犯。曾有老人拉20多个邻居投资,最后既亏钱又差点成被告。
五、守住养老钱:防骗更要暖心
对老人,记住“三不”:不贪免费小利,不信年化超10%的收益,不轻易转账,遇事找子女或民警。
对子女,“陪伴”是最好的防骗手段:多打电话聊理财风险,陪父母参加社区活动,帮查可疑群聊。
对社区,多开反诈讲座,用真实案例说话;组织书法班、合唱队,减少老人被“钻空子”的机会。
对老人,真正的福利是晚年安心;对社会,守护养老钱既要法律硬手段,更要情感软关怀——老人们不缺陪伴和安全感,骗子的温情陷阱自然没了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