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九点半,巴黎卢浮宫内,一个由四名劫匪组成的团伙,短短七分钟,就洗劫了二楼的阿波罗画廊。
他们得手后,骑着摩托车呼啸而去,留下一地碎玻璃和吓蒙的游客。
卢浮宫每年接待超过870万访客,拥有两千多个摄像头和五百多名安保人员。
如此严密的安保系统,劫匪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
顶级安防?纸糊的
劫匪的成功,靠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高科技,而是对卢浮宫一系列低级、致命却被集体无视的安保漏洞的精准利用。
四名蒙面人分工明确,其中两人身着工装,伪装得天衣无缝,大摇大摆地将一辆载有升降装置的卡车开到塞纳河一侧的施工区域。
利用升降梯,他们轻而易举地抵达了二楼阿波罗画廊的外部阳台。
![]()
接下来,他们用专业工具精准地打破窗户,直奔目标——陈列着拿破仑时期王室珠宝的高安全级别展柜。
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似乎对展柜的构造了如指掌,使用角磨机或圆盘切割机,巧妙地破拆了展柜玻璃,甚至完美避开了内置的震动警报系统。
整个过程,快、准、狠。
![]()
而卢浮宫的防御系统,在此刻却像集体睡着了一样。
那个为劫匪提供了绝佳入口的施工区,本应有施工单位设置的24小时警戒岗哨,但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更离谱的是,通往内部的临时通道门禁系统,竟然处于关闭状态。
![]()
当劫匪在画廊内肆意妄为时,现场竟然没有一名保安值守。
一位名叫莫妮卡的游客事后惊魂未定地表示,她完全无法相信,在如此重要的展厅里,竟然连一个安保人员的影子都看不到。
另一位游客屈内尔也提出了同样的质疑,这与人们心中“每个展厅都有保安”的普遍认知形成了巨大反差。
![]()
令人扼腕的是,就在案发前三个月,馆方曾提交申请,希望将这批展柜升级到北约防爆标准,但这项提议因为两百万欧元的预算缺口而被搁置。
现在看来,这两百万欧元,成了法国无法估量的国宝与劫匪之间,一道被轻易捅破的薄纸。
![]()
警报拉响了,但没人听
讽刺的是,就在案发前不久,一份关于卢浮宫的专项安保评估报告刚刚提交。
这份本该是“救命稻草”的文件,显然没能阻止劫案的发生,纸面上的警告,终究没能跑赢劫匪的角磨机。
![]()
博物馆馆长洛朗斯·德卡尔,曾在一封致法国文化部长的信中,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卢浮宫面临的严峻现实:设施破败、屋顶漏水、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她用“严重老化”来形容这座艺术殿堂的窘境,但这番肺腑之言,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问题的根源在于,游客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与人力资源的持续萎缩。
卢浮宫的年接待量高达870万人次,但与之相对的,是在过去15年里,约有200个工作岗位被无情削减。
![]()
人手不足的直接后果,就是安保巡逻出现了致命的盲区,也让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
他们甚至为此举行过罢工,这本身就是对管理危机最强烈的预警,可惜,这些声音同样被淹没了。
![]()
文物保护协会主席让·勒梅尔认为,在施工期间让文物安全为基础设施升级“让步”,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施工区域的管理失职是导致这起劫案的关键诱因,无疑暴露了在项目管理中,安保的优先级被严重错置,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终付出了惨痛代价。
![]()
一块国宝,炸出多少口水
这起盗窃案发生后,其影响迅速超越了一起单纯的刑事案件,发酵成一场关乎国家颜面的政治风暴和形象危机。
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发声,将事件定性为“对法国文化遗产的严重侵犯”,他承诺将不惜一切代价追讨文物,严惩凶手,并要求实时听取案件汇报。
他还提及了自己推动的“卢浮宫新文艺复兴计划”,试图将这次事件框定为一次需要修复的外部“攻击”,而非内部的系统性失败。
![]()
内政部长洛朗·努内兹则将矛头指向了“经验老道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并暗示不排除有外籍人员涉案。
文化部长拉茜达·达蒂更是痛心疾首,她强调这些珠宝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法国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专业化的有组织犯罪正越来越多地将目标对准艺术品。
![]()
然而,反对派显然不买账。
右翼政治家、国民联盟的领袖巴德拉和勒庞抓住机会,将事件上升到政治高度,称其为“无法容忍的耻辱”和“新的磨难”,并借此猛烈抨击现政府治下的“国家治理衰败”和博物馆安保水平的严重不足。
![]()
有分析指出,法国社会长期以来对街头小偷小摸等犯罪现象的某种漠视,为这类惊天大案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当小恶被纵容,大恶的出现便只是时间问题。
如今,国际刑警组织已经介入,防止这批总数8件的拿破仑时期王室珠宝流入黑市。
![]()
案件进展
案件的调查正在进行,司法警察局重案组已经联合中央文物走私打击办公室展开行动,排查周边的监控录像,追踪嫌疑人遗留的蛛丝马迹。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些独一无二的珠宝,一旦被拆解流入黑市,追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件唯一被追回的欧仁妮皇后冠冕,虽然侥幸没有被带走,却已严重受损,修复工作正在评估中。
![]()
值得庆幸的是,展厅内安保级别更高的“摄政王钻石”,这颗超过140克拉的传奇巨钻,因其独立的、更高级别的安保系统而幸免于难。
但这丝毫不能减轻这次事件带来的耻辱感。
![]()
结语
回望历史,这并非卢浮宫首次蒙羞。1911年,《蒙娜丽莎》被盗案曾震惊世界。
百年已过,卢浮宫的安保困境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历史的教训并未被真正吸取。
![]()
失窃的珠宝能否被追回,或许已不是最重要的。
比文物回归更关键的是,能否真正唤醒从博物馆管理层到国家层面的那些“沉睡的守护者”,促使他们对长期存在的系统性问题进行一次彻底改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