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合肥10月21日电 (记者胡雨松)头痛、腰痛、背痛、神经痛……每一次疼痛,都是身体向外发出的信号。对于这些信号,有些人习惯“忍一忍就过去了”,还有一些人则是稍有疼痛就要立刻吃止痛药。这些对待疼痛的方式,是正确的吗?
每年10月第三个星期一是“世界镇痛日”,由国际疼痛学会(IASP)于2004年倡议设立,旨在提高全球对疼痛问题的关注,推动疼痛管理与防治工作。2025年镇痛日主题为“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研究与教育”。10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疼痛亚专科举办义诊活动,在“世界镇痛日”当天向公众普及疼痛疾病知识和预防要领。
![]()
义诊现场。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现代医学通常将“疼痛”视作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疼痛不仅仅是疾病的附属症状,一些疼痛本身就属于疾病范畴,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等,属于典型疼痛性疾病。长时间未得到控制的疼痛,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使人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还会耽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对于疼痛,要客观理性科学应对。如果是突发性疼痛,可能与体态姿势、生活习惯相关,比如久坐导致的脊柱、颈椎痛,换个姿势活动活动也就好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麻醉科疼痛亚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孔令锁介绍,但对于无法缓解的慢性疼痛,病人需要考虑就医,向医护人员精准描述疼痛部位、发作时间和频率等信息,从而尽快得到治疗,缓解疼痛。
![]()
义诊现场。人民网记者 胡雨松摄
面对疼痛,是要“忍一忍”还是“赶紧吃药”?孔令锁指出,最重要的还是在分析引发疼痛的原因后“对症下药”,“忍痛和立刻吃止痛药都是误区,要根据疼痛发作的规律和是否会自行消退进行判断,否则可能小病拖成大病,造成严重后果。”
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麻醉科疼痛亚专科主要采用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引导下神经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和疑难疼痛疾病,通过镇痛、治痛、防痛三位一体的整体方案着力解决临床疑难疼痛问题,是对传统临床医学强有力的支持和补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