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韩霞 来源:狗尾巴草(hanxia20181)
一位读者加我微信号,说老师您好,想请教一下孩子的叛逆问题,能否指教一二。
我说您需要说一下具体情况,我们一起来探讨。
下面是这位读者的讲述:
1
我是孩子的爸爸,和孩子的妈妈都是70后的,目前说的是家里老二的问题。
儿子今年16岁了,刚上高一,他读初中的时候就不怎么听话,喜欢玩手机。
现在更过分,根本不和我说话。
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
孩子妈妈在家上班,我在外面上班,在相隔不远的市区,车程有一个多小时,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去。
在他中招之前,有一次我拿着他的手机不让玩,无论他说什么都不给他,从那以后,他就记了仇,再也不理我。
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也很少和我们在一起吃饭,宅在房间里吃外卖的次数比较多。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孩子对他的妈妈也不怎么好。
读高中的时候,我陪着他一起去报名,我说他手机注意不要随便放,他说我偷了他一个手机。
说偷,就是我拿他的手机不给那次。
现在周末喊他一起出去吃饭,他也不去。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还偶尔会去。
和他说什么他都不听,也不说话。
他和同学是说话,高中放假的时候一起回来的。
逢年过节的时候喊他回老家,去爷爷奶奶家,他也不愿意去。
喝喜酒,走亲戚,他也不想去。
有时候姐姐喊他的时候,他会去。
但是姐姐已经结婚成家了,又不住在一起,也不可能经常喊他出去。
就算是一起出去了,他也不说话。
回到家就把房间门关起来,点外卖。
出来门,戴着耳机,跟他说话也不搭理。
在家里无视我和他妈妈的存在,把我们当空气。
也不是一天三顿点外卖,他很少正常吃三餐,有时候一天就吃一顿,或者吃两顿,反正就是不和我们一起吃饭,频繁的吃外卖。
有时候一天三顿都不吃。
不是在减肥,事实上他很瘦。
他和我的关系还好一点点,和他妈妈的关系更差一些。
孩子这样,特别发愁。
您说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2
韩霞回复:
00后的孩子点外卖,门一关,耳机一戴,两耳不闻窗外事,见面不喊人不理人,不走亲戚不串门,不是个例,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不过像文中孩子对父母完全不搭理的,得引起重视。
十六七岁的男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刚开始是因为手机和父亲发生冲突,后来孩子拒绝沟通,孤立自己,饮食不规律。
父亲在外工作,每月回家一次,应该是在以前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陪伴。
现在孩子长大了,父母想要去陪伴,孩子却不需要了。
孩子的不说话,谁都不理,表面上看是叛逆,实际上是与父母的关系断裂,这种疏远,导致父子(母子)之间的情感没有了链接,亲子关系遭遇到了挑战。
以父亲看来,中招前,我拿他的手机,是对他好,在起监督监管的作用,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为了让他好好学习。
而以孩子的视角来看,是你偷走了我的手机,不尊重我,还侵犯了我的边界,这是对他个人领地和财产的粗暴侵犯,导致了他对父亲信任的崩塌。
这件事使长期积累的父子矛盾爆发了。
孩子从此将父母“拉黑”,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保护。
很少一起吃饭,宅在房间,表明整个家庭缺少日常的情感交流。
父亲对孩子可能是说教式或者命令式的。
孩子不接电话不回微信,也许他认为任何语言沟通都是无效的,只会带来更多的说教和冲突。
儿子与姐姐的关系还好,说明姐姐是当前家庭中唯一与他说上话的人,她可能是更平等,更少说教。
父母两个人已经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家庭系统没办法再给他提供情感支持。
3
父亲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从一个管理者,转变为陪伴者。
彻底放弃我要纠正你的心态。
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用手机,吃饭的指令或者唠叨,都全部停止。
另外接纳现状,降低对孩子的期待。
现在和孩子的关系很僵硬,缓解需要时间和耐心。
孩子叛逆也是有好处的,他在宣告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你们要尊重我的需求和感受。
虽然方式不对,但这就是他成长的必经之路。
想要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只能先改变自己,孩子才会改变。
可以给孩子发微信消息,把上次拿走他手机的事情说开,向他真诚道歉,让孩子尽可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另外,给孩子提供无压力的关怀。
把他放在门口的外卖盒收拾干净,切好水果放在他的门口。
天气变冷的时候发条微信消息,说天冷了,记得加衣服。
还有,让姐姐多帮忙,喊着儿子一起去吃饭,或者看电影,在轻松的环境中作为缓冲,逐步拉近距离。
再寻找和孩子共同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关键是倾听,而不是评判。
另外重建家庭餐桌,让妈妈或者你做几道他爱吃的菜,不强求他出来吃,但告诉他饭做好了,想吃可以自己来拿。
让家的味道吸引他,而不是用命令逼迫他。
现在你的核心诉求不是“让儿子如何不玩手机,出来吃饭”,而是“如何让儿子重新信任我,重构父子关系。
玩手机,点外卖,是现代人的通病,不仅仅是孩子的,不可能完全杜绝。
不再去管他玩不玩手机,而是去改变你对他的态度。
先搞好亲子关系再搞教育。
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且充满挫败感觉,但这是修复你们父子关系的唯一途径。
从今天开始,停止说教,先尊重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实在无法沟通,可以从他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入手,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比如他一直想要的礼物,还有想去的地方。
慢慢来,不用急。
有时候过了这个阶段,孩子在成长,自己也会慢慢想通。
当父母的,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实在不行,索性不管他了,他爱咋滴咋滴,把孩子的命运还给他自己。
自己尽力了就好。
情感讲述请发邮箱hanxia683@126.com。
如果不习惯发邮箱,加微信留言也可以,不要一句一句的发,请一两次详细讲完,不闲聊。所有讲述均默认允许公开。
需要保密的请付费咨询,每小时500元,微信号hanxia1977。
想要看付费文章的,以及本号的购物售前和售后服务,请加小助理微信号hanxia20151111。
下面是好物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