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编辑
“只要能出名,让我倾家荡产也值得”!
还有人记得崔苗吗?这个从大山里出来的女孩,为了追求梦想。
她不惜强加当场凑了120万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台,势要成为“明星”。
![]()
但最终的结果不仅没有如她所愿,反而还使她倒欠几十万外债。
然而崔苗仍不死心,宁愿“贷滚贷”也坚信自己有“成名”的那天。
那么如今多年过去了,她怎么样了?她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
崔苗自幼展现出对音乐的天赋与热爱,13岁时,她加入镇里的秦腔戏班学艺,尽管只能扮演丑角,却由此开启了系统学习戏曲表演的道路。
2002年,18岁的崔苗怀揣几百元独自闯荡西安,先后从事服务员、酒水推销员等工作。
期间凭借在酒桌上即兴演唱的陕北民歌意外走红,收入从底薪150元跃升至月入两千元。
![]()
但当时有人推荐崔苗可以参加《星光大道》,因为这个舞台可以让她更加出名!
2007年起,她手写两百多封自荐信寄往《星光大道》,信封上的邮票换了一版又一版,信纸写满了陕北的山和歌。
直到2009年春末,节目组的电话终于打进了村支书家的座机。
![]()
第一次站上比赛舞台,崔苗独特的声线立刻征服了评委团。
凭借扎实的努力与过人的音乐天赋,她成功斩获周赛冠军,这份初战告捷的成绩,让原本或许有些忐忑的崔苗重新找回了信心与斗志。
进入后续赛程,她投入了更多精力,赛前的准备工作也做得比之前更为充分。
![]()
虽然获得了更大的机会,但是后续舞台花费的费用更高,而崔苗为了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咬牙投入重金!
抱着这份信念,崔苗开启了倾尽所有的远征,比赛开销远超想象:定制陕北风情服装要绣满金线,8万定金交出去时,她攥着收据手都在抖,从北京郊区影视基地租来的窑洞模型重两百斤,光是这两样就花了20万。
并且崔苗家里的五亩枣树地卖了八万,而母亲也把自己炕席下藏的八千块私房钱全掏了出来。
![]()
连远房舅舅给表妹攒的三万彩礼钱也借了来,县政府给的5万文化扶持款是她跑了三趟文化馆才申请到的。
小酒厂老板听说她要去北京比赛,塞来3万赞助,到最后东拼西凑到了120万。
可凑够的120万里,仍有40万是她找民间借贷公司借的,月息3分,意味着每个月要还1万2的利息。
![]()
她当时只想着“出名了就能还上”,却不知道签约选手有公司全包费用,草根的“追梦费”要自己一砖一瓦扛。
2009年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崔苗身着红花棉袄唱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清亮的嗓音穿透演播厅,评委跟着打拍子,观众起身鼓掌。
可当主持人宣布她止步八强时,聚光灯骤然熄灭,掌声未散,现实已在身后张开巨网。
![]()
这个来自陕西子洲县山村的姑娘,为了这几分钟的舞台,砸进了120万,背上了40万负债。
总决赛失利当晚,崔苗蹲在央视西门的路灯下,兜里只剩一张回西安的绿皮火车票,银行卡余额显示负数。
回到陕北,催债电话每天准时打来,有时凌晨两三点还会响,母亲本就有心脏病,听闻40万负债后突发心梗,住院费又让她咬牙多借了2万。
![]()
乡亲们先前凑钱时说“苗娃出息了带咱修桥”,如今见了她却绕着走,村口小卖部的收音机里,甚至有人议论“她那钱是骗来的”。
网上的恶评更像刀子扎心,有人把她的舞台照P成小丑模样,骂她“花钱买名次还输不起”,说她那带着陕北衬词“哎嗨哟”的歌声是“铜臭味的噪音”。
为了还债,崔苗成了“流浪歌手”,她背着三十斤的音箱,跑遍西安、银川的夜场和酒吧,唱三首歌赚一百块,台下划拳声、劝酒声常常盖过她的高音。
![]()
乡村红白喜事、企业年会她都接,有次一天赶三场演出,从陕北农村到宁夏县城,车程四个小时,嗓子哑得说不出话。
就靠打针撑着,五百块的场子也从不挑剔,因为她知道,母亲的药费、债主的利息,都在等着这些钱。
转折出现在2020年疫情期间。
![]()
线下演出全停了,崔苗没了收入,坐在窑洞前看着满地红枣发愣,那是家里仅剩的三亩枣树结的果,往年靠贩子收购,今年却没人来。
有天刷手机时,她看见邻村姑娘直播卖苹果,突然想起自己的歌,于是崔苗开始直播,第一场直播只有九个人,七个是亲戚,两个是路过的网友。
有人在评论区问“这是哪儿”,她赶紧把自家窑洞的地址打在公屏上。
![]()
没想到第二天,真有两个西安的网友开车来买枣,一下买了二十斤,那是她疫情后赚的第一笔钱,她攥着现金,在窑洞门口哭了好久。
为了让网友看清农货,她把手机架在枣树下,伸手摘一颗擦干净就咬,说“你看这果肉,没打农药”
并且她还开始在里穿插陕北民歌教学,教网友唱《三十里铺》的换气技巧,一条教学收获17万点赞。
![]()
2024年秋天,崔苗顺利成了子洲县陕北民歌非遗推荐官,县里还帮她对接了物流公司,建了农货质检站。
如今的崔苗不用再自己凑钱做舞台,县政府给她配了专业的灯光团队,直播的客服和售后也有专人负责。
有人问她,当年花120万上《星光大道》后悔吗?
![]()
她摇头,手指划过窑洞墙上挂着的老照片,那是她在《星光大道》舞台上的样子,红花棉袄格外鲜艳。
当年那个砸钱买舞台的姑娘,如今在生她养她的土地上,把陕北的歌、陕北的货,唱到了全国,也把曾经破碎的梦,拼成了生活最实在的底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