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经被确认是观测史上最热的一年,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大约1.55摄氏度。但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象局在2025年5月28日联合发布的报告,直接把焦点拉到未来五年上,他们预测2025到2029年,地球很可能继续保持高烧状态,甚至打破更多纪录。
这份报告的核心数据挺直白的:每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温度,预计比1850到1900年的基准高1.2到1.9摄氏度。这范围听着不大,但每多0.1度,就多出一堆麻烦。
专家们算过,五年内至少有一年升温超过1.5摄氏度的概率是86%,而整个五年平均超过这个阈值的概率是70%。十年前,类似研究觉得超1.5度的可能性只有1%,结果2024年就超了,现在又在说超2度的风险在逼近。
![]()
报告里提了,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主因,二氧化碳浓度在2024年又创了新高,比前一年多3.5ppm,这是历史最大增幅。
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蔻·巴雷特直言,我们刚过完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现在没看到降温迹象,这会让经济、日常生活和生态系统都吃不消。
英国气象局的气候影响研究负责人理查德·贝茨也补充,随着土地干燥,野火会更常见,2025年夏天北美就出现了热穹顶,覆盖2.55亿人,导致热相关死亡案例增多。
![]()
热浪不光是热,它带来的连锁反应更要命。
报告指出,气温每升1度,就会加剧极端降雨、严重干旱、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举例说,2025年7月全球排名第三热月,欧洲多地高温日数比正常多25%,亚洲西部和中部热浪持续一周以上,影响上亿人。
世界气象组织在8月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报告,说高温是气候相关危害中最致命的,2024年全球热应激死亡人数估计上万。9月26日,他们又推热健康预警系统,在57个国家扩展,能每年救近10万条命。
![]()
从区域看,报告预测北极在2025到2029年冬季平均升温比全球快3.5倍,高出1991到2020基准2.4摄氏度。海冰减少在巴伦支海、白令海和鄂霍茨克海更明显,这会影响航运和生态。
降水方面,5月到9月,萨赫勒、北欧、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北部可能更湿,而亚马逊会更干,这直接加剧森林火灾风险。
实际数据已经验证了部分预测,全球温室气体公报显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化前高50%,推动极端事件频发。
![]()
这份报告不是孤立的,它和巴黎协定挂钩。协定目标是把升温控在1.5摄氏度内,但报告说,到本十年末,平均温度可能超这个限,甚至接近2度。
科学家们强调,巴黎协定帮了大忙,如果没它,升温可能到4度,现在降到2.6度,能让全球平均少100个热天。
但现实是,减排行动跟不上,2025年1月世界气象组织确认2024年是最暖年,六大国际数据集都同意。
![]()
长远看,这报告提醒大家,气候变化不是遥远的事。世界天气归因组织做了上百项研究,确认气候变化在热浪、洪水和野火中作用大。
要应对,得从减排入手。欧盟计划2030年前碳排放减54%,接近55%目标,还准备2040年减90%。
中国建了首个沙戈荒光伏实证基地,填补技术空白。国家能源局4月核发2.16亿绿证,环比增23.94%。四川家电以旧换新超810万件,拉动消费254亿。广东电动自行车换新17.4万辆,用补贴8708万。河南力争2025年汽车报废置换50万辆。
![]()
未来几年,致命高温会更严重,大家得适应,政府企业也得加速行动。
2025年10月,巴黎协定帮减热天,但若不更快移出化石燃料,危险热还会遗留给后代。
夏天多喝水,注意老人小孩。社区建凉棚,政府推预警系统。每个人少开车,多用公共交通,就能帮点忙。
参考资料
全球第一个气候临界点到了!会发生什么? 新民周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