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立马把原定的三十台进口设备订单全取消了,转头就找上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一口气签了21.8亿元的大单,交付时间还比原计划提前了四个月。这操作可谓是又快又狠,让荷兰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其实,格力这么做可不是头脑一热,而是早有准备。早在2023年,格力就开始对国产设备进行严格测试与验证。经过18个月的反复比对,发现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定位精度达0.012毫米,轨迹稳定在0.432毫米;中电科48所的碳化硅外延炉在缺陷密度控制上甚至优于荷兰ASMI同类产品。而且,国产设备在服务响应和系统适配方面优势明显,维修团队2小时内就能到场,参数调整也灵活高效。反观进口设备,出了问题往往得等上一个月维修人员才到,改动成本还特别高。
格力这一招,不仅实现了设备的100%国产化替代,还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速。以前依赖进口设备,处处受限,现在依靠国产设备,不仅产品性能跟得上,交货时间还有保障,更给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荷兰以为限制出口就能卡住中国企业的脖子,让中国在半导体领域低头,没想到却适得其反。在中国企业纷纷寻求国产替代的情况下,荷兰的相关企业损失惨重。就像ASML,瑞银预测其在华收入将锐减24%,市场份额可能跌至20%。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危机,更是转机。越来越多像格力这样的企业开始加大对国产设备的投入和支持,国产半导体设备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圳新凯来成立仅四年半,就亮出了覆盖芯片制造全流程的31款设备;国产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突破35%,去胶机更是达到90%的渗透率。
从长远来看,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创新之路只会越走越宽。只要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就一定能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半导体产业的腾飞。荷兰的限制,不过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小石头,只会让中国企业更加坚定自主创新的决心,加速迈向半导体强国的步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