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科学报》之四十载在“忽然而已”的过程中借由精编文字内在的世界现实形塑力量增强并拓展了现实世界。
![]()
原文 :《拓展现实世界四十载》
作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馥芳
图片 |网络
虽然庄子云“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但《社会科学报》之四十载却在“忽然而已”的过程中借由精编文字内在的世界现实形塑力量增强并拓展了现实世界。
日常生活之上的生活
![]()
因父亲是文字工作者之故,我从小对刊登和推送精选、精编文字的报刊和杂志并不陌生。我保存至今的一则写于1982年8月14日的日记记录了父亲在报纸上发文给全家带来的欢乐场景。
那时我刚刚满13岁,正是初一的暑假,父亲则刚刚满40岁。当时全家的欢乐场景和藏在欢乐里面的那份对生活和未来的热望被锁在文字里凝冻了差不多43年。虽历经几十年岁月,但它们的内质似乎未减丝毫,还一如当初那么鲜活而热烈。在物质很匮乏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父亲经常发文的那几家报纸的存在,在我尚且幼稚懵懂的认知中,就是童话照进现实:父亲拿到稿费后会快速将其变现为鸡鸭鱼肉或者各种素常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
![]()
对于我父亲而言,接受经他苦心磨砺产出的文字并将其以铅字形式公之于众的那几家报纸,就是他的“第二种生活”,或者说是日常生活之上的生活,是超越生活的生活,也是他精神自在自为的依托之地,更是他自我荣光的光源之所!父亲把他所获得的荣光通过微笑和稿酬变现传导给他的孩子们,使得我自小内心深处就疯狂生长着一个文字梦。
给予作者们鼓励、荣光和荣誉
![]()
从2011年在《社会科学报》第5版发表第一篇文章算起,我成为其作者已经有差不多十四年。每次在《社会科学报》发文,我感受到的喜悦一如当初那几家家乡报纸曾带给我父亲和我们全家的欢乐。稿子投出去,经编辑老师们加工润色变成铅字,外加数字出版(发布在《社会科学报》公众号并被其他数字媒体转载),我和我的家人满心满眼都是喜悦。43年前父亲发文之后显著外露的自豪和喜悦,以及我当时发出的笑声,经年之后都跨时空、跨地域地传送给了我。这是一种何等神奇的感受,又是一种何等神奇的恩典。衷心感恩《社会科学报》的创立者、总编和副总编、编辑老师们、作者们、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每一位让报纸得以蓬勃发展的有识之士!
在个体层面上,《社会科学报》给予作者们鼓励、荣光和荣誉。在社会层面上,它借由编辑老师们精挑细选之精编文字内在的世界现实形塑力量创造了一个增强现实意义上的“拓展现实”世界!技术意义上的虚拟现实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模拟飞行训练。元宇宙早期形态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虚拟环境和合成环境。21世纪之后,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新”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现实环境。想象力意义上的虚拟现实则可以上溯到文字诞生之时。借助文字,人类不但可以更好地描述现实世界,更可以创造各种惊心动魄、波谲云诡的想象世界。
![]()
增强和拓展现实世界的方式
![]()
魔幻小说在想象世界建构方面卓有成效:创造了各种不遵守或者打破经典物理学规则的,使得魔力、法力或者巫力、超自然力量可以运作的魔幻世界。魔幻世界的创造有力地中和了现实世界的无趣和无聊,使得我们可以在那些一切皆有可能的魔幻王国里建立自己自在自为的私密小空间或者小世界。魔幻小说实质是想象力意义上的“拓展现实”世界!作为一份严肃的学术报纸,《社会科学报》增强和拓展现实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二。
一是发表各种对日常层面的社会文化进行审视、批判和反思的洞见。《社会科学报》诞生成长的四十年,是世界风云变幻的四十年:1995年,美国网景通讯公司成功实现首次公开募股,标志着互联网时代来临。2013年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技术开始飞速发展,爆发了“数字革命”并开启了“数字时代”。2021年我们迎来了“元宇宙”时代。四十年间,面对世界和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迫切需要对世界现实建构所关涉的核心要素,如社会文化常识、规约和规范,甚至法律、法规等之合理、合情和合法性进行深刻的理论审视、批评和反思,更亟需借助各种有效的理论工具对其背后的深层逻辑进行揭示和理论解构,再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性理论阐释。正是以《社会科学报》为代表的报刊和期刊担负起了社会文化日常层面的理论反思和创新性理论阐释工作,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世界才能成其所是,世界才能渐渐变得更好并更宜居!
二是通过发表各种原创性观点和思想对世界进行创新性理论化建构和拓展。理论化能力的核心是高度结构化的想象力。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赫拉利在其著作《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指出:“七万年前(到三万年前)的‘认知革命’让人类通过语言及想象掌握了虚构的能力,从而能够团结远超以往部落规模的个体,能够创造并传播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观念,比如帝国、宗教、金融以及公司。这些观念横跨地域、族群、种族,建构了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文明基石。”他进一步指出:世界秩序建构所关涉的那些核心概念——帝国、宗教、金融以及公司,其概念内涵是基于人们的共同想象和共同信念建构起来的。但基于想象所建构起来的秩序总是面临随同共同想象和共同信仰一同崩塌的风险:只要人们不再相信那些概念背后的虚构故事,基于那些概念建构起来的秩序之崩塌是必然的。
![]()
学术报纸和期刊在世界秩序的建立、解构和重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社会科学报》所发表的理论化文章,写作逻辑多数都遵循社会现实“分析批评-理论解构-理论重构”这一普遍模型。这一写作模型之反复、高质量的实践和操作,有助于激发有识之士质疑并挑战社会现实之固有界限和各种社会文化限制的勇气,并助力他们想象或构想超越各种固有界限和限制的各种可能性。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基于界限和限制之打破和优化这一基本宗旨建构各种微观权力意义上的“良善微世界”或“向善微世界”,进而使得世界之向善能力整体不断得到提升;世界的成长空间不断得到拓展,进而进一步增强和拓展现实世界的边界和结构,以此创建一个结构化想象力意义上的、对于现实世界具有增强作用的“拓展现实”世界!
最为重要的是,得益于编辑老师们精心选文和编辑的独具匠心,《社会科学报》培养了一种拥抱无尽创新性的观念模式。这种观念模式有助于推动“拓展现实”数字技术意义上之“拓展现实”的顺利建构和发展!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72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程鑫云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