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在伦敦市长年度国防与安全主题演讲中,抛出了一则引发国际关注的表态:英国已着手准备,在乌克兰冲突结束后向当地派遣军事人员。
希利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他正亲自推动两项关键工作:一是重新评估英军当前的战备等级,确保部队具备快速部署能力;二是加速划拨数百万英镑专项资金,为可能的对乌军事部署做前期准备。
“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就是在冲突尘埃落定后,通过实际行动帮助乌克兰巩固安全、重建国防体系。”他在接受天空新闻台采访时补充道,这番表态被外界解读为英国首次公开确认“后冲突时代对乌军事存在”的计划,打破了此前欧美国家多聚焦“战时武器援助”的传统框架。
事实上,英国近年来对乌支持力度一直位居欧洲前列。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英国已累计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0亿英镑的军事援助,包括“挑战者2”主战坦克、“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等重型装备,还在英国境内为乌军培训了数万名士兵。
![]()
此次希利提出“战后驻军准备”,被视为这种支持的进一步延伸——不同于战时的武器输送与人员培训,战后军事部署更偏向“长期安全保障”,可能涉及军事基地建设、国防体系规划、甚至与乌军联合巡逻等任务,这也意味着英国与乌克兰的军事绑定将进入更深层次。
早在9月28日,俄罗斯驻英国大使安德烈・凯林就曾公开警告,欧洲多国领导人对“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派遣军事特遣队”议题的热衷,正在严重阻碍冲突的政治解决进程。
“当西方国家不断释放‘军事介入’信号时,所谓的‘和平谈判’就成了空谈——这种举动只会让乌克兰方面更不愿回到谈判桌前,进一步延长冲突。”凯林当时的表态,如今因希利的演讲更显针对性,俄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对立再度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英国此时提出“战后驻军准备”,背后有多重考量。从欧洲安全层面看,英国希望通过主导战后对乌军事存在,巩固自身在欧洲防务体系中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英国“脱欧”后,需通过对乌议题重新强化与欧洲盟友的协作,同时制衡俄罗斯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从实际需求来看,乌克兰冲突结束后,该国面临着国防重建、边境安全、军事体系转型等一系列难题,而英国凭借此前对乌军事培训与装备援助的基础,有望在这些领域抢占先机,形成长期战略存在。
当前,乌克兰冲突仍处于胶着状态,“战后”的具体时间点尚未可知,但英国的提前布局已释放出清晰信号:即便战火停歇,围绕乌克兰的地缘政治博弈也不会落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